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提出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帮助调解解决。
当事人可以直接就赔偿数额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对卫生行政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服,也可以提起卫生行政诉讼。
以上三种手段均可采取,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最好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的鉴定是由各地的医学会组织进行的。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医学会提出申请。医学会应在45日内组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这将成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依据。
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上一级鉴定,但不能对鉴定委员会提起诉讼。
向卫生局申请处理和向法院起诉这两种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如果有这种情况,按照诉讼阻却行政处理的原则,将直接进入诉讼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额受三个因素影响: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因素在医疗事故鉴定书中会有列出。
在诉讼过程中,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医院方有责任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诊疗护理常规,如果不能证明,则责任在医院方。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医疗纠纷调解分为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和法院附设诉讼前调解等类型。除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发展其他调解方式有利于公正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调解具有契约性,不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留二次选择权,最终可采用其他纠纷解决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费用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时不收取费用,并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调解步骤包括申请复印病历资料、提供自述材料、免费咨询、进行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和纠纷调解程序。调解失败时,委员会将免费代理当
办理医疗事故鉴定时的注意事项。其中包括提起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性、及时提交相关材料、行使鉴定专家抽取和回避权、积极参与鉴定、了解鉴定书项目、再次鉴定申请权及时效性以及灵活选择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或途径。患者应充分了解这些注意事项,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医疗事故中患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当医院不解决医疗事故问题时,患者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行政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患方需要充分准备并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积极应对医疗技术鉴定等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