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时间:2024-02-09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512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人民法院和卫生行政机关处理医疗纠纷的最直接证据,对判断医患双方的是非、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请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原则

公开原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当遵循公开原则,即鉴定委员会有关的鉴定活动和鉴定材料应当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情况下,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可以例外。在鉴定程序中,当事人双方及其代理人均有权出席,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当事人双方有权知晓案件的全部证据和相关资料。通过公开的鉴定程序,可以接受大众的监督,从而成为医疗鉴定的有效制约机制。如果没有公开性,其他任何制约机制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公正原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即鉴定委员会必须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不倚。双方都享有获知对方理由的权利、提出证据的权利、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权利。在公正的程序中,鉴定委员会必须平等对待当事人。首先,任何人都不能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也没有资格裁决可能会偏袒一方的案件。因此,鉴定委员会成员不能参与与已有利害关系的医疗纠纷的鉴定。其次,鉴定委员会必须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鉴定过程中,鉴定委员会必须听取、审查医患双方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为了辨别真伪,鉴定委员会应当允许双方当事人要求提供病历资料等证据。当事人有权查阅和获得复印件,包括向鉴定委员会陈述、申辩、病程记录、住院志等病历资料和鉴定委员会据以作出鉴定结论的其他材料以及鉴定结论及其理由。

及时原则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必须遵循及时原则。一方面,与病情相关的证据,如尸体,难以长期保存,容易灭失。及时进行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医患纠纷拖延时间过长,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持医疗机构正常、有序的工作秩序。及时原则要求鉴定程序规定合理的期限,并给予双方及时、合理的通知。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正确客观地看待医疗事故的处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和要求。医疗机构需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专家鉴定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做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医学会将依据法定的受理条件决定是否受理医疗鉴定申请。

  • 正确认识《条例》和《民法通则》的关系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与《民法通则》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关系。其中,《条例》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规定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程序、赔偿范围和标准等。而法院处理医疗纠纷案件时,主要依据的是《民法通则》,它涵盖医疗损害赔偿,遵循有损害即有赔偿的原则。此外,

  •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及程序。医学会规定了具体的申请条件,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形将不予受理,并需说明理由。医学会应当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并在接到材料后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总体时间期限应在受理后的60日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

  •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 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区别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