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医疗事故时,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与其病情相关的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对于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患者应当及时复印封存病历资料,以保证其真实性,避免篡改的可能性。
对于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或不愿意协商,当事人可以选择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先行申请行政调解,以快速解决纠纷并获得赔偿。然而,如果无法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反悔,再行提起诉讼可能会拖延赔偿纠纷的处理速度。因此,当事人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当医患双方存在医疗合同时,如果医疗机构没有适当地履行义务,构成违约;或者因医疗措施不当,损害了患者的生命权或健康权,构成侵权。患者可以根据案件事实选择追究医方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以更有利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侵权之诉或违约之诉在举证责任、归责标准和赔偿范围上有所不同,患方应慎重选择。
根据法律规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果医疗机构不能充分履行举证责任,将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医疗机构只能选择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来尽到举证责任。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能会放弃举证责任倒置的优势,对患者来说没有任何利益。
主观性病历资料的定义及范围。医务人员通过医疗过程观察、分析讨论患者的病理,产生的诊疗意见等记录资料都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至关重要,封存时需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并确保真实性。医疗机构有责任保管封存的复印件并在争议中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事故的证据责任及起诉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纠纷证据责任是倒置的,患者需提供相关单据和受损事实证据,医院需证明治疗无过错。医疗事故官司需要多种证据,包括门诊及住院病历、化验单及检查结果、处方药品等。此外,《民法典》也规定了医疗机构对病历
医疗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义务,包括诚实和信息提供、治疗参与、与医务人员的合作、遵循医嘱以及避免成为“病人”和尊重医务人员等。病人应诚实告知病情、积极参与治疗、与医务人员共同确定治疗目标并进行合作、遵循医生嘱托,并改变不健康行为以避免成为病人。同时,全社
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理赔时效及流程(《侵权责任法》失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的理赔时效及流程。该险种为强制保险,旨在扩大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处理医患纠纷。理赔流程包括索赔申请处理、索赔处理注意事项、赔偿金额确定和法律费用赔偿等方面。此外,文章还涉及《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中有关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