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首先应意识到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并向医院要求立即封存病历资料。最好能够进行公证或请律师作见证,以确保封存过程的合法性。医疗机构无理由拒绝或拖延患者的合法要求。
如果医务人员需要补记病历,患者有权要求在场监督补记过程。
在复印、封存和启封病历资料及其他证据时,医院和患者双方都应共同在场。如果需要封存血液样本,医疗机构还应通知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患者应确保复印和封存所有可复印和封存的资料,并由医疗机构加盖证明印记。
患者应及时要求进行相关的检验,并充分行使自己选择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权利。
如果案件将要或已经进入诉讼程序,患者应及时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或调查取证。由于患者能够复印的病历资料是有限的,而医院有些病历资料的撰写不需要患者签字确认,因此迅速采取保全措施可以防止病历资料被篡改。
尽管医院在医疗纠纷中负有举证责任,但患者不应消极等待,应积极收集一切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包括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和及时原则。公开原则要求鉴定活动和材料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平等对待医患双方;及时原则强调及时鉴定和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性。遵循这些原则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规定出台后,医疗机构需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及无过错,但患者仍需举证存在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外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另外,医疗事故与一般医疗差错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引起对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一般来说,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到三年之内,患者及其家属需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等。超过诉讼时效可能失去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和救济的机会。在实践中,患者及其家属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准确把握相关法律规定,
病历应当是病情发展的真实记录,应当是确认医疗单位诊疗措施是否正确、有无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在司法审判中也应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书证材料。然而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发生医疗纠纷后,由做为一方当事人的医疗单位负责保管病历,且禁止病人和家属查阅,这是一条非常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