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时间:2023-10-28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原来的那种缺乏程序公正的鉴定方式,有望在今年9月1日被新的方式全面取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新规定:扩大事故范围,保护患者权益
新条例的发布
国务院授权新*社全文发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详细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范围、鉴定、赔偿和处理。这一新的行政法规的出台,旨在体现程序公正和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目的,有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
事故范围的扩大
旧的处理办法将医疗事故限定为“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事故。这种规定实质上将医疗事故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然而,很多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虽然没有造成明显的伤残或者功能障碍,但对人体的危害也相当大。如果不将此类行为列入医疗事故范围,将不利于保护患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容许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不负责任。新的条例第2条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一规定将医疗事故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患者人身损害”。根据这个规定,前述“纱布案”和“在肚子上不小心划一刀”的事情无疑属于医疗事故。
新条例的意义
新条例的出台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承担起责任。通过明确医疗事故的范围和定义,新条例能够更好地体现程序公正和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目标。这对于公平、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需要相关法律咨询或帮助,请咨询普洱医疗事故律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
医疗事故等级划分及具体标准
医疗事故等级划分及其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损伤程度,医疗事故被分为一级至四级,并对每一等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文章还列出了不同等级医疗事故的具体情形,如器官缺失、功能障碍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些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
行政调解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法
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方法。首先,医患双方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争议,如协商不成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协商解决的协议书应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等。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请求进行调解,依据相关条例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
-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
-
医疗事故五级伤残赔偿标准
-
医疗事故投诉程序及赔偿方式
-
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定义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