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解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解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时间:2023-10-28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5450
原来的那种缺乏程序公正的鉴定方式,有望在今年9月1日被新的方式全面取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新规定:扩大事故范围,保护患者权益

新条例的发布

国务院授权新*社全文发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详细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范围、鉴定、赔偿和处理。这一新的行政法规的出台,旨在体现程序公正和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目的,有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

事故范围的扩大

旧的处理办法将医疗事故限定为“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事故。这种规定实质上将医疗事故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然而,很多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虽然没有造成明显的伤残或者功能障碍,但对人体的危害也相当大。如果不将此类行为列入医疗事故范围,将不利于保护患者的正当权益,同时也容许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不负责任。新的条例第2条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一规定将医疗事故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患者人身损害”。根据这个规定,前述“纱布案”和“在肚子上不小心划一刀”的事情无疑属于医疗事故。

新条例的意义

新条例的出台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承担起责任。通过明确医疗事故的范围和定义,新条例能够更好地体现程序公正和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目标。这对于公平、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需要相关法律咨询或帮助,请咨询普洱医疗事故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 护士无证上岗的处罚措施

    护士无证上岗的处罚措施和法律依据。医院录用无证护士将承担相应责任,可能受到核减诊疗科目、停业整顿等处罚。同时,无证上岗护士无法提供良好服务和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依据《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如允许无证护士从事诊疗活动,将受到警告、核减诊疗科目或暂停

  • 调整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文章还介绍了二元制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混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针对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提出了根据条例规定采取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

  • 护士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护士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该条例进行调解,考虑医疗事故等级、过失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若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医疗鉴定的时间期限及程序
  • 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定义和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