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当医疗争议被确认为医疗事故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在进行调解时,应当遵循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并根据法规计算赔偿数额。
如果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调解书将被制作并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如果调解不成或者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进行调解。
当医疗争议发生时,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详细说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和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如果医患双方对是否为医疗事故存在争议,不能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不能对此进行调解。对于申请行政调解的医疗争议,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如果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大部分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医患双方的协商解决。协商在某种意义上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因此医患双方应该充分重视协商。
为了确保协商的合法性,以下条件应当满足:
以下情况下的协商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双方当事人认定为医疗事故,协商协议应当包括以下条款:
可以通过公证来确保协商协议的合法有效。
律师见证也是确保协商协议合法有效的一种途径。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医疗事故行政处罚的性质和程序,以及相关责任方面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划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调解,而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主要表现为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合同责任和非合同责任,并涉及医疗契约关系和注意义务的违反。此外,医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护士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该条例进行调解,考虑医疗事故等级、过失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若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