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时计算,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时距医疗行为已超过20年的法律不保护;
2)诉讼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计算一年时效;
3)诉讼前进行过书面协商或行政调解的,可以自书面协商或调解不成日计算一年时效。
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
超过诉讼时效即意味着原告直接丧失了胜诉权,即使医院存在明显的重大过错,也可以免除医院的赔偿责任。
诉讼中的举证期限
1)法院的举证通知书确定了举证期限;
2)举证一般在法院开庭前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
1)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
2)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
相关阅读:
【诉讼时效的注意问题】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对自己权益予以保护的权利。法律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否则,原告的胜诉权将消灭。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及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之规定可知,法律根据情况不同,规定了两种诉讼时效期间,即1年、2年。
医疗纠纷诉讼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也较为复杂,因此权利人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即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选择的角度不同,则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时效也就不同。对于医疗侵权纠纷,则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而对于合同违约纠纷,则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但本案中,原告无论选择从何种诉讼角度均已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因而被法院驳回。
由此可知,患者如与医院发生纠纷后欲追究医院侵权责任的诉讼,适用特殊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为1年;如把医疗纠纷作为一种医疗合同纠纷,则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但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大多以医疗侵权纠纷受理。因此作为患者及其家属,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不仅有利于证据的收集,也可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使自己丧失胜诉的权利。
希望可以帮您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网进行律师咨询。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的一起病人家属打砸事件。事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导致两名护士受伤。事件凸显了医患沟通和管理的重要性,护士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处理纠纷,并在专家指导下回答问题。同时,护士长需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如果当事人在医疗事故发生后超过三年才向法院起诉,被告有权提出抗辩。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
所谓的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所请求依法保护自身权利的时间,根据最高院关于民事案件的诉讼的相关规定,医疗事故的案由分为两种,一是侵权,而是合同,根据相应的诉讼时效分别进行处理。同其他的诉讼时效计算时间一样,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是指当事人知
但也有一些案件,医疗过失行为的实施同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不是同步的,而中间有一个较长的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