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 > 贴身保镖式索债行为怎样认定

贴身保镖式索债行为怎样认定

时间:2024-05-27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7933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索债想尽了办法,有的甚至通过违法手段索债,那么贴身保镖式索债行为怎样认定,关于强行索债会有什么后果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强行索债会有什么后果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案情

郑某与艾某的父亲之间发生债务纠纷,艾某父亲去世,郑某认为应当父债子还,就屡次持借条向艾某索债,未果。一天,郑某与高某将艾某约出,随后将其手机没收,且在之后的三天内强制做起艾某的“贴身保镖”,与艾某形影不离,只准艾某在安排好的洗浴中心内活动,每天固定时间允许艾某给其亲友打电话商量筹钱事宜,为打发时间两人还带艾某到某景区旅游了一次。不久,艾某家人报警,郑某、高某被抓捕归案。

分歧意见

对郑某、高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构成绑架罪

虽然郑某与艾某父亲之间存在债务纠纷,但郑某与艾某之间并不存在债务纠纷。郑某、高某对艾某限制人身自由后,勒索并不存在的债务,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种意见:构成非法拘禁罪

郑某、高某为索要债务,非法限制艾某人身自由达三天之久,客观上侵犯了艾某的人身自由权。

第三种意见:不构成犯罪

郑某、高某的行为不符合绑架罪或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郑某、高某没有勒索财物的主观目的。认定绑架罪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郑某、高某主观上是“索债”还是“索财”。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只要行为人是为了索取债务,即使是非法债务,也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区分“事出有因的索要”与“毫无原因的勒索”。就本案而言,虽然郑某与艾某之间没有实际的债务关系,但现实中“父债子还”的传统观念是存在的,郑某、高某的行为是为了向艾某讨要其父所欠债务,并非“勒索财物”。因此,如果以绑架罪定罪,有客观归罪的嫌疑。

郑某、高某并没有完全剥夺艾某的人身自由。虽然郑某、高某将艾某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并采取“保镖式”的方式,对其自由活动的意志进行了强行干预,但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只有“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在具体案件中,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的手段、危害后果、动机等因素,只有行为达到相当严重程度,才构成非法拘禁罪。因此,在本案中,郑某、高某的行为不应被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当然,郑某、高某的行为仍然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0条的规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相关标签: 债务处理如何认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见证人和保证人的法律定义

    见证人和保证人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区别。见证人是借贷行为中的目击者,提供证词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而保证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担保,分为一般保证人和连带保证人。借条上未明确身份时,法院一般会认定其为见证人。为了避免纠纷,建议在签名时明确身份。

  • 夫妻婚前债务纠纷的处理方式

    夫妻婚前债务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介绍了婚前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的区分以及举证责任的相关内容。婚前个人债务原则上属于个人债务,但如与婚后夫妻共同生活存在因果关系,可转化为夫妻共同债务。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该债务是夫妻关

  • 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问题

    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证明是解决债务偿还问题的关键,可以通过借条约定、夫妻财产约定、债务产生时间、债务用途等方式来证明。夫或妻一方单独继承的遗产和债务,以及因违

  •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包括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和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的认定。同时,还详细阐述了债权人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共同债务的偿还责任和特殊情况下的债务归还责任等。

  • 哪些约定效力受到限制
  • 社交费用的正当性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 民间借贷多个连带共同保证人的责任认定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