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和欠条虽然都是债权债务的凭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书面凭证,用于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条是基于双方以往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依据,代表的是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涉及借款合同关系。因此,在借款时应该使用"借条",而不是"欠条",以避免在诉讼中需要解释欠款原因和用途。
在书写借款合同时,应特别注意写明双方约定的利息和利率。一些债主错误地认为民间借款不能收取利息,因此只是口头约定利息,没有在借条中写明。实际上,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款双方可以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范围内约定利息。具体法律依据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和《合同法》第211条。如果借条中没有明确写明利率,出借人将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到法律保护,但很多出借人对于"诉讼时效"的概念并不了解。对于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理论界对于诉讼时效问题的看法不一,有人主张适用2年诉讼时效,也有人主张适用20年诉讼时效。各地法院对此问题的处理也不一致。因此,为了确保债权的安全回收,借款合同应明确写明还款期限。如果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在借款到期后2年内,出借人可以向其主张权利,包括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要求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确认。
在实践中,出借人与借款人往往关系较密切,但并非都是亲戚关系。在书写借款合同时,应该写清楚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全名,而不是使用日常习惯称谓,比如"张叔"、"张兄"、"阿三"、"四妹"等。如果借款人逾期不还款,出借人想要通过法院起诉借款人,由于债权和债务人不明确,很可能被法院拒之门外。
书写借款合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清楚明确地表述,避免歧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张三向李四借款10万元,同时出具了一份借条,写明借款金额为10万元。几个月后,张三归还了1万元,于是撕毁了原借条,重新为李四出具了一份借条,上面写着:"张三原向李四借款10万元,现还欠款1万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也可以解释为"还欠"。由此产生了争议,对于出借人来说非常不利。因此,在书写借款合同时,应该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
建议首先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还款,并可以要求支付利息或违约金。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一家大酒店与广告公司的印刷品加工承揽合同纠纷。合同未明确验收标准和质量异议期限,酒店方在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后拒付余款并反诉要求退货。律师根据法律规定,指出酒店方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质量异议的证据应视为怠于通知,并承担相应后果。定作人应当及时验收工作成果
公证特别程序的定义、适用范围及其具体内容。公证特别程序包括针对招标投标、开奖、拍卖等公证事务的特殊处理程序,遗嘱公证的办理方式,提存公证的通知和处置流程,以及公证事项纠纷调解和新协议公证的法律规定。
出借人死亡对借条效力的影响。借条的有效性不会因为借款人的死亡而失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合法性以及是否侵害第三方权益等。债务人死亡后,其债务由其继承人在遗产范围内偿还,若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利,则不负偿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