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私是大数据时代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认为,1996年时,要建立征信服务系统很难。但现在有了大数据,征信系统就容易多了,通过大数据,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好的消费者。而这个时候,隐私问题就出现了。最近我了解到,很多P2P公司,只要你下载了他的软件,就能够把你手机里的联系人信息全部下载过去,跟什么人交往,有几个女朋友男朋友都一清二楚。
这样可以帮助评估人的信用,但隐私容易暴露,所以当前中国社会,必须要重视起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
而大数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有不良记录,这个人就很难翻身了。若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会造成很多隐患。
二、动用个人信息应有法律授权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认为,过去的征信最主要的还是行为结果数据,不是行为过程数据,而大数据时代的征信,是行为过程的数据,而不是最后行为结果的数据,行为结果的数据非常容易作假。网上数据、云计算的产生,尽管我没有到现场去,但是我可能对一个人整个的行为过程和结果会有更准确的把握,所以现在的征信是行为结果+过程。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负债不好,这同西方有很大差别,有负债才能够建立和积累信用,现在互联网时代,没有网上活动信息的人将难以获得授信。
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树立一个理念,就是个人信息是个人的财富,他有支配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要动用这个信息,必须有法律授权。而现在,很多是在没有法律授权下去做的。
所以,要明确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它是一种虚拟财产,但是它绝对是个无形资产,然后明确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范围。
三、要树立守信收益失信惩戒理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认为,建立法制社会的时候,要树立守信的收益,失信的惩戒这样的理念。计划经济时代,大家对信用的价值有所忽视,改革开放之后大家对失信的惩戒做得远远不够。
过去银行业的信用,它是一个采集成本非常高的,采集面很窄的,采集的应用仅仅是行为,比如贷款。作为企业或者是个人,在信息方面量是非常大的,过去是没有这样的IT技术处理能力,现在大数据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特别是IT技术进入了一个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当前是基于云计算,解决了计算的成本问题。
互联网支付的洗钱风险与法律防范问题。文章提出应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办法》的内容,加强非面对面性质洗钱的预防,并针对不同资金注入方式规定相应的反洗钱义务以防止第三方滥用资金注入进行洗钱活动。同时,选择具有良好声誉和健全有效的反洗钱机制的代
个体工商户作为保证人的法律问题。个体工商户具有作为保证人的资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个体工商户不能为其实际经营者或匿名业主提供担保,其作为保证人的资格和限制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大学生校园贷款是否会上征信的问题。当前部分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因此不会上征信,但这一趋势正在发展。逾期不还款的后果包括产生信用污点,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起诉。因此,大学生应谨慎借贷并按时还款。
中小企业在常见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包括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面临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骗取贷款罪、高利转贷罪以及合同诈骗罪等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以避免触发刑事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