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归属 > 侵犯著作权法犯罪的构成要件

侵犯著作权法犯罪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4-12-3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2169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著作权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侵犯他人著作权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违法和犯罪是不同的,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那么侵犯著作权法犯罪的构成有什么要件?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侵犯著作权法犯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构成犯罪的要件包括主观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

主观要件

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即犯罪人有意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主体要件

主体要件指的是犯罪人的身份,可以是任何一般主体。

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违法行为和违法结果。违法行为指的是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等。违法结果指的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客体要件

客体要件包括著作权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著作权利益。著作权管理制度是指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而他人的著作权利益指的是他人对作品享有的权益。

侵犯著作权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有以下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的行为:

  1.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2.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3.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4.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著作权强制许可的情形

目前,我国著作权立法中没有规定强制许可制度,但我国已经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因此可以适用公约中关于强制许可的规定。强制许可的情形主要包括:

  1. 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非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可以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2.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非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3. 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除非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4.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和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5.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非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刊、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转载、摘编,并应当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版权补证的流程步骤

    版权补证的流程步骤。可以选择自行前往版权局办理或委托机构代办。自行办理需提交补证申请,准备补证材料并递交审查,通过后领取新证书。委托机构办理则通过咨询顾问提交申请,准备资料并提交至版权局审核,一般需要1-2个月完成审核并发放证书。

  •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其中,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行为具有违法性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包括混淆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 职务作品的分类

    职务作品的分类以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其中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特殊职务作品则是单位对外承担责任,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也做出了相关规定,

  • 品牌托管的含义

    品牌托管的概念及其意义。品牌托管是一种经营形式,品牌将部分管理职权委托给特定个人或机构代为管理。托管机构要求具备优势资源,与被托管单位形成互补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品牌托管有助于专业化分工、控制开支、建立激励制度,解决直营管理中的难题,并方便对上下级员

  •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构成要件
  • 著作权受侵害的要件是什么
  • 侵犯著作权法犯罪的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