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著作权的保护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不仅是网络作品权利保护的基础,也是其发展和受限的因素。数据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动力为网络作品的非法复制和盗用提供了经济合理性。要充分发挥技术措施的保护功能,关键在于加快技术创新并促进其应用。通过开发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水印加载技术、CA认证技术等,可以有效地阻止、限制或禁止不正当接触或复制网络作品的行为,从而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和网络文献信息的安全。
法律是保护著作权的核心手段。为了加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完善网络信息的法律体系。不仅要修改和完善现有的著作权法,还要制定新的法律来规范网络作品的传输行为;不仅要通过对传统著作权保护进行网络视角的解释和延伸,还要进行互联网作品保护的专门立法。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为网络作品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执法,提升法律地位,维护法律权威。加强对网络传播和经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审查准入制度,实施跟踪监督,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要依法规范网络主体的责、权、利,确保涉网各方的利益平衡和作品的合理使用。
当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行政救济、仲裁救济和司法救济三种途径来补救损害:
网络是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新领域。法律的共性无法完全涵盖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特殊性,技术的受动本质要求人类对其进行理性应用,而道德作为人类的自律机制,可以克服技术和法律的不足,时刻约束和监督网络主体的行为。因此,加强道德规范和调控对于网络著作权保护至关重要: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依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应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包括权利种类、专有/非专有使用权、使用地域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在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时,双方应明确转让的权利范围和具体内容,确保著作财产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的规定,翻译权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之一,未经作者授权不得随意翻译。著作权人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翻译权在内,并受到法律保护。
未经同意转载是否属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任何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加以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侵权事实、行为违法性、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三个条件。权利人可以根据条例
电台播放歌曲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表演者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现场表演直播和录音录像等权利,电台未经许可擅自播放歌曲侵犯了表演者的权利。同时,歌曲的版权分为词和曲两部分,使用歌曲需向词作者和曲作者支付版权费用。除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