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的时间范围,也可以称为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保护期内,作品的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而保护期届满后,该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分别进行了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永久受到法律保护。而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即使著作人身份发生变更或终止,例如作者的死亡或法人、非法人单位的变更,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根据著作权主体和作品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对于个人创作的作品,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亡后的50年。具体来说,作品的保护期从作者死亡后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到第50年的12月31日为止。
对于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然而,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50年内未发表,著作权法将不再保护该作品。
对于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以及摄影作品的著作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50年内未发表,其著作权将不再受到保护。
对于合作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的50年。具体来说,以最后一位合作作者死亡的时间为起点,计算50年的保护期。
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然而,一旦作者身份确定,将适用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
对于图书出版单位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其期限不得超过10年。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
对于录音、录像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该作品首次出版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播放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依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应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包括权利种类、专有/非专有使用权、使用地域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在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时,双方应明确转让的权利范围和具体内容,确保著作财产
未经授权的翻译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的规定,翻译权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之一,未经作者授权不得随意翻译。著作权人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翻译权在内,并受到法律保护。
未经同意转载是否属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任何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加以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侵权事实、行为违法性、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三个条件。权利人可以根据条例
电台播放歌曲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表演者享有多种权利,包括现场表演直播和录音录像等权利,电台未经许可擅自播放歌曲侵犯了表演者的权利。同时,歌曲的版权分为词和曲两部分,使用歌曲需向词作者和曲作者支付版权费用。除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