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保护 > 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

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

时间:2024-08-2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2604
保护版权是现在很多作者在维护自己版权时会做的工作,但大家也需要知道就算申请了版权保护,它也会有一定的保护期,而且保护期的时间是有期限,并非永久。那么,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及其规定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的时间范围,也可以称为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保护期内,作品的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而保护期届满后,该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

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分别进行了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永久受到法律保护。而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即使著作人身份发生变更或终止,例如作者的死亡或法人、非法人单位的变更,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根据著作权主体和作品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 个人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个人创作的作品,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亡后的50年。具体来说,作品的保护期从作者死亡后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到第50年的12月31日为止。

2. 法人、非法人单位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然而,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50年内未发表,著作权法将不再保护该作品。

3. 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和摄影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以及摄影作品的著作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50年内未发表,其著作权将不再受到保护。

4. 合作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合作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的50年。具体来说,以最后一位合作作者死亡的时间为起点,计算50年的保护期。

5. 作者身份不明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然而,一旦作者身份确定,将适用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

6. 图书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

对于图书出版单位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其期限不得超过10年。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

7. 录音、录像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对于录音、录像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该作品首次出版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8. 广播、电视节目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播放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典电视剧片段的模仿表演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经典电视剧片段的模仿表演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模仿行为不构成侵权,而侵权指的是侵犯他人名誉、版权等权益的行为。对于涉及版权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模仿表演若没有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将可能构成侵权行为。表演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包括身份保护

  • 如何申请著录项目变更费用退款

    如何申请著录项目变更费用的退款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著录项目变更时需缴纳相应费用。如决定取消变更,需及时向专利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说明原因,申请费用可退还。涉及的费用种类和缴纳标准由相关部门制定。

  • 著作权登记审批期限

    著作权登记审批的流程和期限。申请人需提交身份证明、作品权利归属证明等材料,登记机关核查期限为一个月。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未经许可的复制、发行、表演等行为,未经许可的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未经许可的广播、电视播放或复制等行为,故意避开或破坏技术

  •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内容

      著作权法是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律制度。那么,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内容,有哪些内容?著作权版权主体,是谁?著作权保护期限,是多久?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

  • 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保护期是多久
  • 版权的保护期限是多久
  • 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