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保护 > 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

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

时间:2024-08-21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2604
保护版权是现在很多作者在维护自己版权时会做的工作,但大家也需要知道就算申请了版权保护,它也会有一定的保护期,而且保护期的时间是有期限,并非永久。那么,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及其规定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的时间范围,也可以称为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保护期内,作品的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而保护期届满后,该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

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分别进行了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永久受到法律保护。而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即使著作人身份发生变更或终止,例如作者的死亡或法人、非法人单位的变更,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根据著作权主体和作品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 个人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个人创作的作品,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亡后的50年。具体来说,作品的保护期从作者死亡后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到第50年的12月31日为止。

2. 法人、非法人单位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然而,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50年内未发表,著作权法将不再保护该作品。

3. 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和摄影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以及摄影作品的著作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但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50年内未发表,其著作权将不再受到保护。

4. 合作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合作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的50年。具体来说,以最后一位合作作者死亡的时间为起点,计算50年的保护期。

5. 作者身份不明作品的保护期限

对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然而,一旦作者身份确定,将适用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

6. 图书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

对于图书出版单位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其期限不得超过10年。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

7. 录音、录像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对于录音、录像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该作品首次出版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8. 广播、电视节目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于播放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

    作者的财产权的保护期及相关法律保护问题。公民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终身及其死亡后的五十年;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后的五十年;电影作品等保护期为作品首次发表之后的五十年,但未发表的作品不再享有保护期。中国政府对私有财产

  •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定义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定义、基本职责和办事流程。它是国家设立的综合性著作权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者的权益,具体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申请人可通过现场或邮寄方式提交登记申请材料,办理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办理时限为受理登

  •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内容

      著作权法是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律制度。那么,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内容,有哪些内容?著作权版权主体,是谁?著作权保护期限,是多久?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

  • 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保护期是多久

    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双方订立的出版合同的约定享有专有出版权。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 版权的保护期限是多久
  • 版权追诉期是多久
  • 版权的保护期有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