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使用者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必须支付报酬。现行《著作权法》规定了教科书编写出版、报刊转载、录音制作、电台电视台播放等五类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著作权人往往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权利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着重调整和完善了法定许可制度,增加了使用者事先备案、及时付酬和指明来源等义务的规定,以确保著作权人能够获得报酬,并增加了行政处罚的规定。
修改草案第六十九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其中,纯技术服务的网络服务商在提供存储、搜索或链接等单纯网络技术服务时,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利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这一规定符合国际通行规定,即“避风港原则”,即技术中立和过错责任原则。然而,草案也规定了通知与删除义务和明知和应知侵权的责任,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尽管有人认为这一制度使得著作权人的维权行动受限,但《著作权法》的目的是在现实情况下平衡各方利益。
修改草案第六十条和第七十条规定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向非会员延伸的情况。根据这一规定,即使权利人没有加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该组织也可以代表权利人行使权利。使用者只要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支付报酬,就不必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一规定引起了权利人的质疑,因为通过诉讼获得的赔偿通常会高于集体管理组织的收费标准。草案规定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代表非会员开展延伸性著作权集体管理业务,但这一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解决赔偿额和收费标准的统一问题。
软件著作权侵权与共同侵权的关系。软件著作权侵权包括明知和应知两种情况,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的复合性、意思关联或行为关联以及加害行为与结果的不可分割性。软件著作权侵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但可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责任。为了减轻侵权人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案例分析涉及四海电视公司诉重庆五湖媒体等侵犯其著作权案,法院认定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为侵权行为地
微信发网络图片是否侵权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网络图片侵权的不同形式。包括网页网站侵权、网络上载和下载侵权、网络转载侵权以及P2P下载侵权等。文章指出,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传播他人作品构成侵权,并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和数字化权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网
电子书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区别,并指出用户购买电子书只获得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分享电子书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复制发行、出版、制作出售等行为均属侵权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