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使用者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必须支付报酬。现行《著作权法》规定了教科书编写出版、报刊转载、录音制作、电台电视台播放等五类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著作权人往往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权利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着重调整和完善了法定许可制度,增加了使用者事先备案、及时付酬和指明来源等义务的规定,以确保著作权人能够获得报酬,并增加了行政处罚的规定。
修改草案第六十九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其中,纯技术服务的网络服务商在提供存储、搜索或链接等单纯网络技术服务时,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利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这一规定符合国际通行规定,即“避风港原则”,即技术中立和过错责任原则。然而,草案也规定了通知与删除义务和明知和应知侵权的责任,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尽管有人认为这一制度使得著作权人的维权行动受限,但《著作权法》的目的是在现实情况下平衡各方利益。
修改草案第六十条和第七十条规定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向非会员延伸的情况。根据这一规定,即使权利人没有加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该组织也可以代表权利人行使权利。使用者只要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支付报酬,就不必承担赔偿责任。然而,这一规定引起了权利人的质疑,因为通过诉讼获得的赔偿通常会高于集体管理组织的收费标准。草案规定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代表非会员开展延伸性著作权集体管理业务,但这一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解决赔偿额和收费标准的统一问题。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主要讨论了作者与出版社以及合作作品作者的共同侵权情况。对于作者与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权利担保条款是否构成共同侵权的问题;对于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构成侵权时,合作作者构成共同侵权;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网络素材拼接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侵权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未经许可发表、使用他人作品等行为。著作权保护主体包括作者、法人、非法人单位等。网络素材拼接如未获原作者许可,可能构成侵权,需依法确定著作权人。
某酱公司短视频配乐涉嫌侵犯音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音乐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组织或个人要通过网络传播作品需取得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某酱公司如未获授权使用配乐作商业用途,会被认定为侵权。处理方式包括和解、调解和起诉。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件和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申请者身份证明、源程序和文档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