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的含义是什么

不当得利的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4-01-29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496
损人利-己是实际中比较常见的行为,在很多行为中我们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对于不当得利大家需要重点进行了解,关于不当得利的含义首先需要弄清楚。那么不当得利是什么意思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当得利的含义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通过损害他人来获取利益。一旦发生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就会在不当得利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而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进行返还。因此,双方之间产生了一种债的关系。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1. 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通过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不当得利的成立必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如果只造成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2. 他方受有损失

他方受有损失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使他人的财产总额减少。如果只有一方获利而没有他方受损,那么就不能构成不当得利。

3. 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求利益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一方受损是因为另一方获利。至于损失和利益的范围大小是否一致,以及形态是否相同,这些并不是考虑的因素。

4. 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是指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这表明获得利益并不要求取得权力或财产也没有合法依据。例如,加工人取得加工物的所有权是合法依据,但他取得的该项利益却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因此,根据不当得利制度,应该返还该项利益。

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

1. 受益人为善意的

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并不知道自己取得的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那么受益人只需要返还现存的利益。当利益不存在时,受益人不需要承担返还义务。如果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那么受益人需要根据受损人所遭受的损失范围进行返还。

2. 受益人恶意的

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知情,并且知道自己取得的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在这种情况下,受益人应当返还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利益不存在,也需要负责返还。如果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人的损失,那么受益人除了返还所取得的全部实际利益外,还需要额外进行赔偿,以弥补损失和得利之间的差额。

3. 受益人由善意转为恶意

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但后来变为恶意的情况下,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顺序

    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顺序。个人税款优先清偿,包括个人所得税等;合同债务紧随其后,如未支付的货款和未偿还的贷款本息;再后是侵权赔偿债务、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以及无因管理补偿债务。其他债务应在前述债务清偿后进行共同偿还。清偿顺序按债权的性质确定。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 不当得利债权能够转让吗

    不当得利债权能否转让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涉及协议或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情况下,不当得利债权可以依法转让。同时,《民法典》对债权转让的规定也进行了明确。违法的债权债务转移是无效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债权人的同意。

  • 支付宝转账给别人后,我能拿回我的钱吗
  • 转账给别人的钱能要回来吗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