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捡到的东西多少钱以上构成犯罪

捡到的东西多少钱以上构成犯罪

时间:2024-10-18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513
我们在路上偶尔会捡到东西,这点对于我们来说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捡到的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如果不及时上交有可能构成犯罪。那么,在法律的规定上关于这点又是怎么说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捡到的东西多少钱以上构成犯罪

不当得利的法律解释

根据民法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通过损害他人获得利益。当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后,就会在不当得利人和利益所有人之间产生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而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这种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债务关系。

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

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遭受损失,取得利益和遭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结果获得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的积累。这里的利益限于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财产利益,不包括精神利益。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取得了财产利益,通常会将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与在没有发生利益变动的情况下应该拥有的财产或利益进行比较。只有当财产或利益增加或者应该减少但未减少时,才可以认定为取得了财产利益。

一方遭受损失

仅仅一方获得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是不构成不当得利的。例如,甲进行投资建设广场,导致乙的房屋价值大幅增加,乙获得利益但并未给甲带来损失,这种情况下乙并不能被认定为不当得利。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本应增加但未增加的利益的丧失。对于后一种情况,受损人无需证明该事实确实可以增加财产,只需证明在通常情况下,财产可能会增加即可被认定为遭受损失。

取得利益和遭受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和受损人遭受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的利益所造成的。但是受益人的利益和受损人的损失并不需要范围完全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都是可以的,这只会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此外,受损人遭受的损失和受益人获得的利益的形式也可以不相同。例如,无权处分他人的物品时,受益人获得的是物品的价款,而物品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品的所有权,但这并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不当得利成立的原因在于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也就是缺乏受益的法律原因,而不是指权利或财产的取得没有直接的法律原因。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是指取得利益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而不是指取得权利或财产的行为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对于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有统一说和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扭送公安机关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

    扭送公安机关时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的问题。传唤是在讯问不需要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时使用的诉讼方法。对于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同时询问被扭送人和被害人、证人,留置被扭送人并进行盘问和讯问,或立即送入留置室进行盘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 刑事拘留的机关及其权限
  • 管制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