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的孳息

不当得利的孳息

时间:2024-03-07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541
孳息是民法中的一个法律概念,它指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根据民法,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在不当得利中也存在着孳息这样的说法,那么不当得利的孳息是怎么样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中通过一个案例来给您讲讲。

不当得利的孳息及其计算问题

案情

重庆某公司在承建工程过程中向陈某购买材料,双方确认重庆某公司欠陈某货款477,553元。重庆某公司通过其出纳张某在2013年4月8日向陈某支付了20万元货款。陈某将重庆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货款477,553元。在审理中,双方未就重庆某公司已支付的20万元货款提供证据,因此该款项未被扣除。后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重庆某公司需在2013年10月31日前支付陈某欠款477,533元及资金占用损失,资金占用损失从2013年3月14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至2013年10月31日止。如果重庆某公司未在2013年10月31日前支付,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计算资金占用损失,直至欠款清偿为止。2013年11月8日,调解书中约定的款项477,533元及利息执行完毕。然而,重庆某公司后来发现,在2013年4月8日通过张某向陈某支付了20万元货款。因此,重庆某公司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争议

关于本案中陈某返还20万元不当得利的孳息计算问题,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调解协议的约定,重庆某公司应赔偿陈某的资金占用损失,计算从2013年3月14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至2013年10月31日止。因此,本应扣除的20万元一直由陈某占用,这20万元的孳息也应按照相同方式计算,即从2013年3月14日起至2013年10月31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2013年11月1日之后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计算利息,直至被告付清为止。第二种意见认为:没有合法根据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返还的不当得利应包括原物及其孳息。孳息的计算应以20万元为基数,从2013年11月1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直至陈某付清为止。

分析

笔者支持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第一,孳息是指原物分离出的额外收益,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本案中争议的孳息属于法定孳息,是基于法律关系获得的收益。根据债权法规定,孳息应从不当得利产生之日起计算。重庆某公司之前支付给陈某的20万元是为了支付货款,陈某是根据合同获得的20万元,此时,这20万元并不属于不当得利。只有在重庆某公司履行调解协议后多支付的20万元才属于不当得利,因此孳息的计算应从2014年11月9日开始。第二,调解书中关于资金占用损失的计算约定与不当得利中的孳息计算不同。调解协议类似于合同,只要双方自愿、不违反法律规定且不损害他人利益,调解协议就受到法律保护。而本案中的法定孳息是基于法定理由产生的,其计算不应参照调解书的计算方式。第三,如果法院支持重庆某公司关于孳息计算方式的主张,将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导向。作为受损一方的公司,应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妥善管理和审慎核实。即使他人对资金的不当得利存在恶意,法院在支持返还原物及孳息的基础上,也不宜采用带有惩罚性质的标准来约束他人。因此,按照孳息的一般计算标准计算更为妥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建筑工程无效工程款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建筑工程中无效工程款是否属于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利益且给他人造成损失。建筑工程合同无效不属于不当得利范畴,而是根据相关法律解释进行处理。最新民法典也对此做出了规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不

  • 钱转到别人账户上能要回来吗
  • 不当得利不返还法律后果
  • 公司采购虚报价格赚差价如何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