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

时间:2020-05-2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544
不当得利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合法的手段使他人利益受损而使自己获得利益。这种利益的获得方式不同于正规的合法的获利渠道,因此受到了相关法律的禁止。并且这种方式会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也不符合公平公正地获得利益的原则。下面,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吧。

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的“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一方获利”、“使他方利益受损”权利发生要件,应由不当得利债权人承担证明责任。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根据此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这一规则对民事诉讼主要当事人提出如下要求:第一,原告对自己的事实主张应提供证据。原告起诉必然提出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并且需要对其根据的事实主张提出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第二,被告对自己的事实主张应提供证据。被告在应诉、答辩过程中,可能对原告的事实主张进行承认或否认,或者提出反诉。被告应当以提出一定的事实主张为依据,使否认或反诉成立。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既是对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进一步阐述,也是法律要件分类说的法律再现。该条规定的是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在诉讼实践中,除非在法律中另有规定,民事诉讼应依据该原则来分配证明责任。

不当得利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不当得利的“一方获利”、“使他方利益受损”两个要件属于权利发生要件,应由不当得利债权人承担证明责任这一点在理论实务界都是毫无争议的。而有关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的难点问题集中在“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这一点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作为一个消极事实,其是否可以定性为请求权发生要件,需要我们从实体法出发,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立法者是将“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作为不当得利成立的前提条件的,其立法理由是如果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获得利益而不返还,是与事理相违背的。这一立法的精神和宗旨是为了控制财产利益变动的合理性。如果确定为没有法律上的原因的财产变动,就没有保护的必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财产的占有人如果随时都会遭到他人对其财产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原因的质疑,无疑会给财产权的安定性造成威胁。也就是说,现在权利的所有人在财产变动原因合理性被推翻之前,应当可以充分信赖法律对他的保护。这是一种对财产的安定性的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应该归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要件。

按照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规范理论),主张权利的一方就对其有利的权利发生要件负有证明责任。因此,不当得利的请求权人,应对“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这一要件承担证明责任。而这一观点的反对者们提出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属于消极事实,依照证明责任的消极事实学说,为消极的事实陈述的人,不负证明责任。依照**贝克的规范说的理论,如果消极事实在实体法规范中是作为权利发生要件而存在的,应该由主张该权利发生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至于一般认为消极事实举证困难的问题,**贝克提出反驳,他认为没有发生的事实,不能直接予以证明,而只是从中推导出,觉察出某个事情,但若在事实存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察觉到的,或者未察觉到某个事情,但若在事实存在的情况下是可以觉察到的。事实上,一个否定只能以该方式予以证明;但是,尽管如此,这一证明的困难也并不那么大。因为根据经验,对存在事实的证明,往往也只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的,且对存在一事实的证明与对不存在一事实的证明同样困难。此外,对表明是肯定的情况的驳斥构成对否定的证明。在任何情况下,证明困难并非证明的不可能,不得改变我们的证明责任原则。

就不当得利“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要件应当由主张不当得利的债权人负证明责任,同时也存在一些例外的情形。在给付型的不当得利中,无论是自始的还是嗣后的无目的,除了事件,给付人都有给付的原始目的,客观上说,给付都是有初始原因的。在传统民法理论中,行为人明知无给付财产义务而为给付的情形是不属于不当得利的范畴的。没有法律上的原因或者没有合法根据则是法律对受益人的受益是否为法律所定利益的归属的后续评价,而并非指原告没有任何初始的给付原因或目的。原告通常亲历或了解给付不当得利中财产发生移转的原因,以及移转原因消失的法律事实,并认为被告受益无合法根据。原告对被告占有现状的否定评价是建立在否定自身移转财产行为的基础上的,因此原告应更有能力对自身的移转财产行为提供证据。这是不当得利证明责任的一般理论,不同类型的不当得利个案中,还可能存在若干个例外情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 不当得利的标的物及其返还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 法院判决不当得利之债,请问应该是几年

    法院判决不当得利之债的时效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获得的利益,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已抵押的房子可以再次提供担保,需办理抵押权登记。抵押贷款不一定需要担保公司担保,与抵押物有关。在申请抵押贷款时,借款人需提供一

  • 房屋装修错了算不当得利吗
  • 转账给别人的钱能要回来吗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