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名词解释
时间:2024-08-26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在很多的人为了得到利益选择了不正当的手段,这是不被允许的,那么关于不当得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知识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当得利的法律解释
一、不当得利的定义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根据或丧失合法根据的情况下,因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有返还义务。例如,在售货时多收货款或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行为。在不当得利行为中,取得利益的一方被称为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一方被称为受害人。受益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债务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二、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
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到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1.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所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判断受益人是否取得了财产利益,一般通过比较其现有财产或利益与在没有发生利益变动的情况下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来决定。具体而言,取得财产利益主要表现为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2. 一方受到损失:仅有一方受到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构成不当得利。受损人的损失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和应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的丧失。3. 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必须是由于受损人所受的损失造成的。受益人的利益和受损人的损失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可成立不当得利。对于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说和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之争。4. 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构成不当得利,是因为利益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对于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存在统一说和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三、不当得利的法律解释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不当得利的法律解释主要采用非统一说。非统一说认为,不同类型的不当得利有其不同的基础,应区别对待。对于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欠缺给付目的或原因,而对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法律上的权利。为了充分发挥不当得利对不公平财产变动关系的调节作用,应采纳非直接因果关系的主张。只要他方的损失是由获得不当利益造成的,或者说没有不当利益的获取,他人就不会遭受财产损失,就可以认定受益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结论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根据或丧失合法根据的情况下,因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有返还义务。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满足取得财产利益、受有损失、利益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等条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不当得利的法律解释采用非统一说,强调根据不同类型的不当得利分别说明无法律上的根据的意义。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
不当得利的标的物及其返还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
法院判决不当得利之债,请问应该是几年
法院判决不当得利之债的时效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获得的利益,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已抵押的房子可以再次提供担保,需办理抵押权登记。抵押贷款不一定需要担保公司担保,与抵押物有关。在申请抵押贷款时,借款人需提供一
-
房屋装修错了算不当得利吗
-
转账给别人的钱能要回来吗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