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相关的法条有哪些

不当得利相关的法条有哪些

时间:2024-06-10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573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通称这样的行为为不当得利。在我国对于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不当得利与相关的制度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让手心律师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当得利相关的法条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相关的法条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第9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

《民法通则》第92条

根据《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在没有合法根据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当利益,并且这导致了他人的损失,那么他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的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不当得利制度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都有立法规定,但是由于这一制度的规定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导致了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困难。

首先,《民法通则》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没有明确规定不当得利的返还客体的区分,也没有明确规定受益人的主观是善意还是恶意。

其次,司法解释对“返还不当利益”的界定不完备,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并不限于原物及其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这一解释也不明确。

此外,现行法规也没有对价格偿还的计算方法、善意受领人在所得利益不存在时免除的返还义务以及转得人的返还义务等进行规定。

因此,在实际审判此类案件时,法官只能依据“衡平”的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应返还的范围。然而,由于法官的素质良莠不齐,对不当得利制度的认识不同,可能导致相似的案件出现巨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和受益人的主观恶意要件,并提供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返还义务规定,以确保司法实践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债权概述

    债权的相关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生和消灭的原因以及分类。债权基于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产生。金钱债权是最常见且重要的债权类型。对于欠债不还的情况,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拿东西抵债,但必须经过双方协商或法律程序。

  •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 一、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的规定

    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规定和如何认定有管辖权的法院问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而导致他人损失的情况,需返还利益。在举证方面,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会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涉及不动产的案件则

  • 分手后恋爱期间发的红包是否需要归还
  • 债权的定义和性质
  •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