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一种非法行为,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以极高的利息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利息的计算由贷款方决定,借款人没有任何议价权。贷款金额没有明确的限制,无论是50万还是其他数额都可能存在,具体取决于贷款方的要求。然而,这种贷款方式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
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以高利息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高利转贷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在从银行贷款后,由于暂时无法投入使用而产生了闲置资金。为了减少利息损失并获得一定利益,这些企业将贷款所得资金借给他人,并收取高额利息。尽管这些企业在贷款时并没有转贷牟利的意图,但是后来他们私自将贷款借给他人并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高利转贷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了高利转贷罪。
高利转贷罪属于结果犯,也就是说,只有在转贷行为取得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高利转贷的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单位高利转贷的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即使没有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高利转贷而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情况也属于犯罪行为。
高利转贷罪与高利贷的区别在于高利转贷罪是指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将其以高利息转贷给他人的行为。而如果出借人利用自有资金向他人提供高利贷款,则属于民间借贷中的放高利贷行为,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民间借贷包括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和违法的高利贷行为。如果民间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息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则属于高利贷。对于超出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也就是说,私人放高利贷既不是犯罪行为,也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高利贷的利息计算方式和不还高利贷的后果。高利贷利息取决于借款金额、利率和期限,但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四倍上限。若超出此范围则为高利贷行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对于不还高利贷的人,可能会面临家人经济困境、逃亡、遭受疯狂催收等后果,甚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