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也被称为大耳窿或地下钱庄。在古代社会中,高利贷是信用的基本形式,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放贷的利息通常很高。一般来说,如果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就可以被认定为高利贷。在中国的旧社会,高利贷尤为盛行,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所谓的“驴打滚”利滚利,即利息在逾期后转化为本金,本金再按利率计算利息,如此循环,利息越滚越大。
高利贷信用的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优势的旧生产方式,而现代信用的存在基础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其中经济中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
高利贷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与生产没有密切联系,而现代信用主要用于生产,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其主要借贷对象——小生产者仅用于维持简单生产活动,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而现代信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节约流通费用,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确定高利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原则上,民间借贷的利息不能超过36%,超过这个限制就被认定为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高利贷的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36%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民间借贷的指导利率。如果约定的利息超过指导利率上限,就构成高利贷。对于超过指导利率的部分利息,债权人无权要求借款人偿还。
高利转贷罪与高利贷的区别在于高利转贷罪是指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将高利贷给他人。而如果出借人利用自有资金高利放贷给他人,属于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行为,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民间借贷包括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和违法的高利贷行为。如果民间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息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就被认定为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也就是说,私人放高利贷既不是犯罪行为,也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
个人借高利贷的合法性问题。高利贷是一种不受法律保护的借贷行为,借款人需承担偿还本金及合理利息的责任。法律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需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借款人需按约定偿还,如违约
高利贷的法律规定及利率限制。指出只还本金是不合法的,需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利息。根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限制。年利率超过部分将被视为无效,借款人可要求返还超出部分的利息
高*贷的认定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高*贷是指超过法定利率标准的借贷行为,失去法律保护。认定高*贷时,需考虑合法利率标准、民间借贷指导利率以及具体分析借贷关系。同时,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以谋取高利。文章还指出,生活性借贷和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应有所区
高息借贷的合法性和利息限制。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但需遵守利率限制,超过四倍利率视为高利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构成诈骗需满足故意欺诈、骗取公私财物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