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高利贷是信用的基本形式。在现代银行制度建立之前,民间放贷的利息通常很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应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个标准的贷款被界定为高利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时,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因此,自2015年9月1日起,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即年利率不超过36%的贷款不属于高利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有以下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犯罪:
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放高利贷属于什么罪的问题。个人或企业从事高利贷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高利转贷罪或集资诈骗罪。同时,高利贷行为容易引发其他刑事犯罪。法律对于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高利贷利息不予保障,因此私人放高利贷不能算作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