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民间放贷的利率通常很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规定,民间个人借贷的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一标准的贷款将被视为高利贷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无效。借款人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自2015年9月1日起,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界限,而是以是否超过36%为界限。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贷款不再被视为高利贷。
高利贷的资金价格通常以1元钱一个月的月息来计算,相当于年利率72%。与之相比,银行的贷款利率通常为5.31%左右,高利贷的利率至少高出14倍。
民间借贷市场需求在商业银行信贷增速趋缓时必然上升。然而,随着民间借贷进入“暴利化”时代,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加强民间借贷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此外,支付危机和企业主逃逸事件的发生使得民间借贷人士感到担忧,仿佛是躲避一颗尚未引爆的“定时炸弹”。
在分层模式下,不同层级的回报率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第一层回报率为本金的25%,第二层约为18%,第三层约为10%,第四层约为8%,最低的一般在3%左右。由于存在多级格局,整个民间借贷网的规模难以估计。
借款人无法按照口头约定履行时,债权人可以通过“阳借条”来主张自己的权益,而且没有时间期限限制。
先期扣除利率部分是民间借贷操作中隐秘的手法之一。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高利贷的利息计算方式和不还高利贷的后果。高利贷利息取决于借款金额、利率和期限,但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四倍上限。若超出此范围则为高利贷行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对于不还高利贷的人,可能会面临家人经济困境、逃亡、遭受疯狂催收等后果,甚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