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理企业终止债权债务的基本原则
企业法人终止后,股东有责任成立清算组织。清算组织应依法清理企业财产,可以向外部主张债权并直接受偿,也可以应诉并使用清理所得的财产偿还债务。
若企业终止但未成立清算组织,则该企业失去民事诉讼地位,不能以原企业名义起诉或应诉。股东不能直接作为原告主张企业的债权。然而,股东可以作为被告应诉,承担成立清算组织的责任,并使用清理所得的财产偿还债务。这一判决的效力适用于清算组织。在执行阶段,若股东仍未履行清算义务,债权人可申请法院裁定由债权人组织清算,清算费用由股东承担。
2、处理企业终止债权债务的例外情况
有些企业在起诉或应诉时仍处于正常营业状态,但在诉讼开始后终止。此时,是否继续进行诉讼是一个常见问题。
若已依法成立清算组织,则可以将诉讼主体从终止企业变更为清算组织。因为清算组织管理的是原企业的财产,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都源自企业法人,对原企业具有完整的继承性,可以延续原企业的行为,但不能否定原企业已作出的意思表示。因此,在一审、二审、重审或执行阶段,都可以将清算组织变更为新的诉讼主体。
若在诉讼过程中企业终止且未成立清算组织,情况较为复杂。当企业法人作为原告、上诉人、申诉人或执行申请人终止时,法院应中止诉讼或执行,并给予一定时间(如一个月)通知要求该企业成立清算组织。一旦清算组织成立,诉讼将恢复,并将诉讼主体变更为清算组织。若逾期仍未成立清算组织,则裁定驳回起诉、上诉、申诉或执行申请。
当企业法人作为被告、被上诉人、被申诉人或被执行人终止但未依法清算时,这种未履行清算义务的行为不应影响法院和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也不应成为诉讼程序上的抗辩理由。因此,法院无需中止诉讼等待被告、被上诉人、被申诉人或被执行人成立清算组织,可以继续进行诉讼。
1、借款协议或借据
2、如借贷关系有担保人,应提供相关担保证据
3、借贷双方交付、收到款项的凭证
4、证明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5、证明债务人应支付利息的证明
6、若未约定利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在催告后未偿还不定期无息借款,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证据
7、若债务人下落不明,应提供关于证明债权凭证真实性及清偿债务的相关证据
8、付款付息凭证
9、其他证据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