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债执行程序的启动需要申请执行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执行,除非有申请执行人的申请。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并包括连带债务的发生事实、债权种类和数额,并提供证据支持申请执行的事实和理由。
对申请执行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申请的事实和证据充分,依法予以受理并开始执行程序;如果认为申请不合法,依法裁定驳回。
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应立即通知连带债务人。通知书要明确写明连带债务发生的事实、连带债务人的连带给付义务和履行期限,并告知连带债务人提出异议的权利和期限。通知书必须送达给所有连带债务人。
在连带债的执行中,连带债的成立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连带债务人是否应受强制执行。连带债的成立是连带债执行的核心和基础。如果连带债成立,人民法院可以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强制连带债务人清偿债务。如果连带债不成立,人民法院无权对债务人外的第三人财产进行强制执行。
连带债的特点在于债务人对连带债务的全部清偿义务。如果某一连带债务人清偿债务导致其他债务人全部或部分免责,该连带债务人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在民事执行中,为了避免法院随意选择执行的问题,有必要对连带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条件加以限制。只有债务人客观上无法履行债务,才能成为连带债执行的必要条件。
民事执行的根据必须具有给付内容。作为连带债执行根据的裁判应包括财产和行为,但不得涉及人身。如果行为的给付要求必须由行为人本人实施方为有效,那么人民法院不能对其进行强制执行。这类行为主要基于身份关系而发生。
连带债的成立是民事执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连带债的执行中,连带债务人不能以连带债无效为由抗辩或提出异议。否则,人民法院的执行将失去合法依据。连带债务的抗辩应针对连带债的效力提出,并必须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连带债务人的抗辩是承认连带债的法律效力,只是对连带债务的分担提出异议,不能视为抗辩成立。人民法院必须对连带债务人的有效抗辩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如果人民法院认为抗辩有理,裁定中止执行;如果抗辩无理,裁定驳回。为了保证执行的效率,连带债务人的抗辩应有时间限制,一般以15天为宜。如果在抗辩审查过程中发现裁判错误,人民法院应接受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连带债务人的抗辩权可以有效保护其合法权益,使其不受侵害。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括债务原因的不同、偶然间的债务联系、给付内容的不同以及独立清偿义务等。与连带债务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债务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各债务之间无共同意思联络,给付内容和数额也不同,且债务人各自负有独立的清偿义务。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王某之间的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借款给李某,后李某失踪,其母王某承诺两年内还清债务。关于王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债务转移和保证担保关系,不应让王某承担民事责任。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形成了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特点和区别,阐述了其与连带债务的不同之处。不真正连带债务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债务产生原因不同,给付义务内容和数额各异,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责任分担,抗辩权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债务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方式,本文也进行了详细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