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债务要提起诉讼时效的时间怎么计算
在连带责任保证债务场合,不存在先诉抗辩权,主债务的履行期届至,债权人就有权请求保证人主张履行保证债务。在主债务的履行期届满时,主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未履行债务的,债权人的债权就受到了侵害,主债务和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均开始起算。不过,这依然是立法论。作为解释论,仍应按照法释[2000]44号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关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处理纠纷。该规定将保证债务适用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确定在“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
关于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中止的问题,“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关于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是否影响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主张权利的,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这不符合主债务与保证债务之间为主从关系的事实和原理,即“保证债务因时效而消灭时,主债务不因而消灭。其他对于保证人之履行请求或其他时效之中断,对于主债务不生效力。”(《债法各论》,第869页)从立法论的立场出发,这项规定应予修正。我国民法典应采纳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不导致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的理论。在目前,应当通过解释论的路径解决问题,即采取适用如下规则:当适用具体的法律规则解决案件会出现极不适当的结果时,应当放弃适用该项具体规则,而改用民法的基本原则处理纠纷。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括债务原因的不同、偶然间的债务联系、给付内容的不同以及独立清偿义务等。与连带债务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债务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各债务之间无共同意思联络,给付内容和数额也不同,且债务人各自负有独立的清偿义务。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王某之间的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借款给李某,后李某失踪,其母王某承诺两年内还清债务。关于王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债务转移和保证担保关系,不应让王某承担民事责任。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形成了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特点和区别,阐述了其与连带债务的不同之处。不真正连带债务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债务产生原因不同,给付义务内容和数额各异,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责任分担,抗辩权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债务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方式,本文也进行了详细的介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解决涉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案件问题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解决涉行政机关为被执行人案件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案件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建立了依法处置债务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政府核实债务并依法履行已存在的债务。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件,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并强调了严格依法行政,防止新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