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带债务的执行涉及到连带债的存在与否。连带债的成立决定了是否可以对连带债务人进行强制执行。连带债的成立是连带债务执行的核心和基础。如果连带债成立,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法院可以依照一定的程序强制连带债务人清偿连带债务;如果连带债不成立,法院无权对除债务人以外的第三方财产进行强制执行。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连带债的产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法律规定;二是当事人特别约定。我国民法通则列举了多种情形,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可以视为连带债成立,法院可以依此取得执行依据。
连带债的特点是债务的连带性,任何连带债务人都有全部清偿债务的义务,如果连带债务人清偿债务超过自己应承担的份额,就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民法理论没有对连带债务人清偿其他债务人债务的条件进行限制,但在民事执行中,有必要对连带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条件进行限制,否则法院可以随意选择执行。这一方面会导致法官在执行阶段的裁量权膨胀;另一方面,法院基于任意选择权可能导致执行的偏向,从而为法官的执法公正性创造了条件。同时,法院不加选择地执行也会损害连带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并加剧当事人与法院的对抗。因此,连带债务的执行必须基于债务人的履行不能事实。履行不能分为客观履行不能和主观履行不能。如果是主观履行不能,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无需执行连带债务人的财产;只有客观履行不能才能成为连带债执行的必要条件。
民事执行的根据必须具有给付内容。作为连带债执行根据的裁判,其给付内容包括财产和行为,不得涉及人身。如果行为的给付限定为必须由行为人本人实施才有效,就不能作为连带给付,法院不得强制执行。这种行为主要基于身份关系而发生。
连带债的成立是民事执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连带债的执行中,连带债务人不能以连带债无效为理由进行抗辩或异议,否则法院的执行就失去了合法依据。连带债务的抗辩主要应针对连带债的效力提出,并必须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如果连带债务人的抗辩承认连带债的法律效力,只是就连带债务的分担提出异议,不能视为抗辩成立。对连带债务人的有效抗辩,法院必须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如果法院认为抗辩有理,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如果抗辩无理,可以裁定驳回。考虑到执行效率,对连带债务人的抗辩应有时间限制,一般以15天为宜。在对抗辩的审查过程中,如果法院发现裁判错误,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连带债务人的抗辩权可以有效地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退伙人提前退出合伙时将要面临的法律责任。退伙人会丧失合伙人资格,并对其退伙前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退伙时的结算规则包括根据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若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并遵循合伙协议约定或全体合伙人决定的退还方式。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定义及其特征。不真正连带债务是由不同的法律事实关系导致的多个债务人之间的给付义务,各债务人需独立履行全部义务,其特点是债务原因不同,债务人无关联,给付内容相同但数额可能不同,债务人独立清偿。
离婚后债务转移问题的法律解析。离婚后,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终止,债务不能转移给对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包括夫妻是否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和是否分享债务利益。离婚后,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共同偿还,夫妻对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协议不能对抗债权人
法律对入伙与退伙的规定。新合伙人入伙需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签订书面协议,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退伙包括自愿退伙、当然退伙和除名退伙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具体的规定和程序。同时,合法继承人可以选择是否成为合伙人,未成年人的权利由监护人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