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本案涉及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和保险金如何给付的问题,对此,我国保险法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究竟应向谁给付保险金,关键在于确定赵某与其母田-氏的死亡顺序。一种意见认为,被保险人田-氏年长于受益人赵某,故应认定她先于赵某死亡,赵某的受益权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已转化为现实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本案赵某之夫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得以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其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5年9月11日)第二条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即该保险金的给付应当参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来解决。另一种意见认为,该保险金应当作为被保险人田-氏的遗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因为根据人身保险的理论,习惯上往往认定被保险人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订立人身保险合同,如果保险金由受益人赵甲的法定继承人继承,则有悖投保人为被保险人利益投保之保险初衷。
笔者同意上述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一)人身保险合同不仅是对受益人的保障,也是被保险人(保单持有人)具有价值的资产,因此,被保险人享有处分权。死亡保险金不同于遗产,它不是被继承人生前遗留下来的财产的特定物质,而是在死亡事故发生后才得以产生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有关共同死亡的继承原则,是基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的法定权利义务关系规定的,并不能适用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继承人享有对被继承人财产的继承权与其对被继承人生前所尽的义务是对等的,而受益人的受益权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指定。二在继承法中对同时死亡的推定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相互继承关系,而在保险合同中受益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并不局限于继承关系。因此,不能套用继承法来解决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同时死亡之时的保险金给付问题。例如,美国1940年制定的《统一同时死亡法》中“保险”部分规定:“当一份人寿保险单或意外伤害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同时死亡,保险金应按被保险人比受益人生存更久的原则来给付;人寿或伤害保险的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皆死亡而不能证明为同时死亡的,推定被保险人后于受益人死亡,以确定保险金的归属。但是,如果能够证明受益人的死亡时间稍后于被保险人,保险金应作为受益人的遗产,而由受益人的继承人受领。”由此可见:在人身保险中不使用根据年龄或性别来确定谁先死亡的习惯法推定;因此,排除了继承法中上述有关推定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类推适用。
建议: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受益人所享有的受益权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财产权,并且受益人在请求保险金时必须以生存为条件,如果受益人在请求保险金给付前死亡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受益人的指定失去效力,该受益人的继承人不得继承其权利,若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共同灾难中同时死亡而又不能确定死亡的先后顺序的,应按被保险人比受益人生存更久的原则,推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保险金只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而由其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来受领。
如何确定人寿保险金额的问题,涉及了计算生命价值的方法和考虑家庭需求的规则。首先,通过估计个人未来的年均收入、确定退休年龄和扣除相关支出,计算出被保险人的生命价值。其次,考虑家庭需求,包括生活费、教育费、供养金等支出以及已有保障,得出所需保额的粗略估算
保险理赔的流程。首先,及时报案是必要的一步,包括报案人和被保险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详情。接着,确认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后,准备所需单证并提交给保险公司。若涉及医疗费用报销,需准备医疗费用分割单。最后,保险公司会进行调查并审核计算赔付金额,通知
保险事故通知和理赔程序的相关内容。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人或受益人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以便展开调查并进行核赔。理赔程序包括索赔、核定、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等步骤。购买保险时需明确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近因原则已成为判断保险公司是否应承担保险责
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的区别。定期寿险提供固定年限的保障,保险期间结束后不赔付且不退款;而终身寿险则保障终身,并带有强制储蓄功能。此外,选择寿险产品时,需考虑保险费率、保险期间以及个人保障需求。专家建议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定期或终身寿险,并指出定期寿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