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义务是一种随附义务,不同于给付义务。随附义务是根据债务关系发展情况而产生的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密义务在合同订立前、履行期间和履约后都存在。
保密义务必须是对方当事人明确要求的,可以通过明示和其他方式来表达。明示方式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如果泄露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即使对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禁止泄露或使用该信息,也视为违反对方当事人的要求。
对方当事人必须遭受损失,包括利润减少、营业额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等。
对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必须是因为或主要是因为违反保密义务而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从合同中获得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在保险箱中被盗取,即使违反保密义务者没有过错,当事人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因此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关于承担保密义务的规定,可以参考合同法第四十三条,根据该条款,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了解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都不得泄露或不当地使用。如果泄露或不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订立合同中的损害赔偿责任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恶意磋商、隐瞒重要事实、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泄露商业秘密等行为,若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文章还介绍了合同签订的步骤和要点,包括合同内容的约定、合同的形式以及合同订立的阶段。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以损害赔偿的形式存在。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