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并非法定概念,其受保护的依据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三)项关于禁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对企业名称的保护扩展到“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首次出现“商号”字样,这里的“商号”比“字号”的范畴稍宽,除了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外,还包括企业或者企业名称的简称;知名度要求稍高,由相关公众“知悉”到“熟知”。在司法实践中字号、商号经常混用,并不严格区分;但笔者在本文中使用“商号”,一则方便与“老字号”区分,二则“商号”与企业名称在产生机制、保护范围等方面的区别更加明显,“商号”实际上属于商业标识的一种,在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功能上,更容易与商标产生权利冲突。
老字号,根据其认定机构的不同,有“中华老字号”和各地地方老字号(比如“北京老字号”“浙江老字号”)之分。“中华老字号”是由商务部根据其发布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 (试行) 》审核、认定的,各地地方老字号则是各省、直辖市商务主管部门根据其制定的有关办法评定,比如浙江省商务厅根据《浙江老字号认定办法》、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根据《山东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在各自省域范围内进行老字号的评选、认定。根据前述规范、办法,老字号被定义为: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这里的“品牌”,应宽泛地理解为商业标识,其体现的权利既可以是老字号的注册商标,也可以是老字号店面特有的装潢、老字号商品的包装,商品的特有名称,甚至还可能是以老字号为基础注册的网络域名。
老字号商标侵权的赔偿依据,包括实际损失赔偿、侵权所得利益赔偿、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赔偿等方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法院可根据权利人提供的证据和侵权人的账簿、资料来判定。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情况,赔偿数额可适当增加。
中华老字号的认定规范,包括名称、定义、认定范围、条件、方式、程序以及动态管理。规范旨在保护和振兴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技艺和良好信誉的品牌,要求单位提交申请、经过调查鉴别、认定评审、公示等程序,最后由振兴委员会决定是否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并实施动态管理。
老字号能否作为商标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企业名称受保护,其保护范围扩展到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商号属于商业标识的一种,老字号是拥有世代传承产品、技艺或服务的品牌,可以是注册商标,也可以是老字号特有的装潢等。
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就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著作权包括版权和邻接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号等。而网络知识产权除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内涵外,又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网络域名,数字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