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目前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
美国在1789年开始实施的《宪法》第一章第八条第八款指出,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人对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的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此后,美国又先后制订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法》和《软件专利》。
为了全面执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各项义务,1994年12月8日美国政府制订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对知识产权法律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对网上知识的保护是通过版权法来进行的。
在原有体系中,从技术角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本身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单纯地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解除一般并不违法。即只要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能够进入网络中那些绝密数据库并进行浏览是不违法的。除司法保护,美国还利用行政程序和仲裁制度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技术方面的保护是我们接触较多的,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限制等技术措施等,但同时也给开发工作增加了负担,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网络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与一般的知识产权有一些不同,它还具有以下特性:
一般的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而网络知识产权是没有国界的,由于互联网的特性,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被全世界的人共享。
一般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它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而网络信息资源由于其数字化、网络化、分散开放性特征,所以其信息是公开、公知、公共的。
知识产权是有时间性的,一般的知识产权跟网络知识产权相比,其周期相对来说要长很多,网络上的信息基本上每天都在更新,而且其信息量也是相当巨大的
涉港、澳、台知识产权诉讼的处理方式,以及在涉外和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外国当事人作为原告的情况,法院需审查其在中国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并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在涉内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需证明其与案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包括诉讼中财产保全和诉前财产保全。诉讼中财产保全是在民事诉讼中为保证判决能实现而采取的临时性强制措施。诉前财产保全则是在紧急情况下,法院采取的措施以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此外,还介绍了诉前行为保全,即在知识产权法中,为维权而采取
企业如何处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员工知识产权培训等措施。其次,利用技术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监测机制及时应对侵权行为。另外,当遇到侵犯知识产权商标的情况时,应采取保留证据、友好协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商业秘密必须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和采取保密措施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