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任何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都需要获得政府计划委员会的立项批准文件,并获取建设法律许可。
2.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用地单位需携带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前往当地规划局或规划办公室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 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用地单位在办理前两项批文后,需向当地国土资源局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国土资源局会审核用地是否符合相关政策,并核发国有土地批准文件。
1. 拟定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拆迁人需要调查核实规划拆迁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居住人口、地理环境等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走势,并制定可行的拆迁工作方法和确定拆迁期限。
2. 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
拆迁人必须在专业银行开设拆迁资金账户,并根据拆迁工作的需要,足额存入专款。
3. 申领拆迁许可证
拆迁人在取得前述条件后,需携带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前往当地房地产管理局或建设局办理拆迁许可证,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拆迁。
4. 发布拆迁公告
拆迁许可证发证单位在核发许可证的同时发布拆迁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拆迁人名称、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范围、拆迁期限、搬迁日期等信息。
5. 拆迁冻结
拆迁公告发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房屋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买卖、交换、赠予、租赁、抵押、析产、分列房屋租赁户名,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以及企业工商登记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登记。
6. 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公告发布后,拆迁人应在拆迁期限内与被拆迁人协商并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协议一经订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需履行约定。拆迁人应按约对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进行补偿和安置,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需在约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拆迁人应在批准的范围和期限内及时进行拆迁。
7. 强制拆迁
若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拆迁人将通过法律程序强制拆除被拆迁房屋。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十条:房屋征收部门制定征收补偿方案后,需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需组织调查登记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被征收人应予配合。调查结果应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第二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一旦订立补偿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约定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超市店面租期未满时面临拆迁的索赔问题。当租赁合同未到期且拆迁导致停产或停业时,拆迁方应补偿承租人损失。补偿方式包括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结合两种方式。产权调换保护被拆迁人产权,但可能影响拆迁方余房率;作价补偿是拆迁方乐于采用的形式,但初期需投入较大资
房屋征收中的不同拆迁补偿方案,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货币补偿依据市场评估价、商品房交易均价和重置价三种法定评估依据。产权置换分为价值标准产权置换和面积标准产权置换两种形式,包括异地安置和回迁安置。结合型补偿则结合了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市
商业用房改建后的拆迁补偿问题。目前各地补偿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以房屋权属登记为准,有的地方以房屋的实际用途为准。在拆迁过程中,政府需进行风险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并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确保征收补偿费用足额到位,然后依法公告并委托实施单位进场开展工作
拆迁补偿方案是否需要公告的问题。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拆迁及其补偿信息应公开,以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其中货币补偿通过专业评估机构估价确定补偿金额,而产权置换则是通过实物置换获得新的房屋产权。公开透明的补偿方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