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对房屋进行征收拆迁需要先进行补偿后再进行拆迁。模拟拆迁补偿协议并不是正式的补偿协议,因此不能作为强拆房屋的依据。
根据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无法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市、县级人民政府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在征收补偿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公平的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进行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补偿协议事项。如果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满意,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进行补偿,然后再进行搬迁。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采取非法手段,如暴力、威胁或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方式来强迫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也被禁止参与搬迁活动。
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提出拆迁裁决申请,需要提供申请书、身份证明、产权证或公房租赁凭证等相关资料。申请书应明确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等内容。裁决机关在收到申请后的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材料不齐全,申请人需在7日内补齐。
在拆迁裁决过程中,裁决机关首先会听取各方的陈述,确定补偿安置的事实是否清楚,并征询双方是否愿意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就补偿安置达成一致,应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交给裁决机关,拆迁裁决程序终止。如果申请人两次通知未参加裁决审理,视为撤回申请。如果被申请人两次通知未出席裁决审理,裁决机关可进行缺席裁决。
拆迁裁决文书的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可以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或公告送达等方式进行。如果采用公告送达,裁决文书应张贴于被拆除房屋的拆迁基地内,公告期不得少于5天。
拆迁裁决书送达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应根据裁决方案认真执行。如果不执行,裁决机关可依法申请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执行。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公安机关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不能参与非警务活动,但如果涉及暴力强征、强拆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可介入。同时,加强执法监察,严禁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对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执法人员将追究责任。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拆迁户在遇到强拆时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拆迁性质和土地性质,了解补偿内容和标准,以及做好取证工作。同时,也介绍了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开展全面检查,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