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拆迁和司法强制拆迁在以下方面相同:
但是,行政强制拆迁和司法强制拆迁也存在以下明显区别:
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动用的是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政府在行使行政职权,拆迁的法律责任由政府承担。司法强制拆迁的执行主体是法院,动用的是司法力量,拆迁的法律责任由法院承担。
行政强制拆迁不受诉讼的影响,不论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是否在法定诉讼期限内提起诉讼,不论诉讼是否已经结束,是否能够胜诉,都不会停止行政强制拆迁的执行。因此,行政强制拆迁具有效率较高的特点,系政府内部直接审批执行,不受诉讼约束。而房地局申请司法强制拆迁则以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能否提起诉讼、诉讼是否终结以及房地局是否胜诉为前提。
行政强制拆迁由作出裁决的房地局直接向政府申请执行,其他政府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监督。若被执行人认为裁决或执行裁决的强迁不当,由于缺乏阻止行政强制拆迁的法律救济渠道,导致行政强制拆迁过程中经常发生被执行人与政府的对立和冲突。相比之下,行政裁决进入申请强制执行的司法程序,是行政裁决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的程序,相对于行政强制拆迁而言,其强制执行的社会公信度更高。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房屋强拆后是否可以通过信访解决的相关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信访可用于提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意见和不满,但对于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需按相关法律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强制拆迁需满足法定条件,如被征收人不申请行
对于违法强拆,被拆迁人可依据行政拆迁方的违法强拆行为请求赔偿。如果还没有签协议,主要看征收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不管是在评估过程,协商过程或者是强制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可以针对违法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政府对拆迁补偿款进行提存的,首先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再将拆迁补偿款汇进被拆迁人的账户。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