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们采取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并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者应当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求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人出示身份证件。
如果这些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主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文化行政部门将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如果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将依据各自职权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他国家,未成年人被定义的年龄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共同犯罪中不同角色的刑事责任。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参与程度进行处罚;从犯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在犯罪中的作用减轻或免除处罚;教唆犯则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教唆未成年人以及教唆未遂等情况进行处罚。
中国对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定义及法律规定。童工指未满16周岁的少年和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严格禁止企业雇佣童工。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组织和个人在招收时需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安排从事过重、有毒有害或危险作业。两者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