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我们采取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并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者应当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求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人出示身份证件。
如果这些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主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如果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文化行政部门将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如果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将依据各自职权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他国家,未成年人被定义的年龄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共同犯罪中不同角色的刑事责任。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参与程度进行处罚;从犯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因被胁迫程度及在犯罪中的作用减轻或免除处罚;教唆犯则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教唆未成年人以及教唆未遂等情况进行处罚。
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追究方式。主犯需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犯则根据参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教唆犯的处罚则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的教唆情况进行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