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所有权说认为股权的本质是所有权,并可分为两种观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说和双重所有权说。前者认为股东对公司财产享有所有权,而公司对股东财产享有经营权,即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权分离。后者认为股东对公司享有所有权,而公司对其财产也享有所有权,即存在双重所有权。
修改前的《公司法》支持后者的观点。该法第4条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这一规定表明,国家在将资产投入公司后,仍对公司的财产享有所有权。因此,出资并不会导致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同时,公司对国家出资财产也享有法人财产权。所谓“法人财产权”指的是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实质上就是法人所有权。然而,这种观点违背了一物一权原则,也导致了公司实践和理论上的混乱。将股权视为所有权将否定公司独立人格的基础独立财产,从而否定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因此,修改后的《公司法》只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股权债权说主张股权的本质是债权,即公司自取得法人资格起,实质上成为财产所有权的主体。股东对公司的唯一权利仅仅是收益,即领取股息和红利,这意味着股东所有权向债权的转化。这种转化完成后,公司成为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公司的财产,而不受股东的影响和控制。股东只关心到期股息和红利是否能够兑现,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东的所有权逐渐被削弱,股票已经变成了纯粹反映债务关系的工具,成为债务请求权。
关于股权转让未支付款项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受让人未支付股权转让款项时,权利人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三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股权转让的条件,包括股东资格和合法程序、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以及合资企业股权转让的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的风险提示及具体操作流程。包括优先认缴出资权利、决议条件和程序、乙方认购股份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等条款。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出资支付方式及时间、投资方式及资产整合、验资、股权登记、章程修改和工商变更登记等方面的内容。现有股东同意新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出方式。股东无法通过退伙方式退出,但可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股权转让需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包括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同意、优先购买权等。合伙人退伙则依据合伙企业法,包括约定退伙事由、自动退伙情况等,需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要求。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无需公告,但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需注意查阅工商登记资料、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防范支付风险、完成股权转让后的手续,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的登记要求。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应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包括转让份额、价格、交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