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是不允许抽逃出资的。如果股东想要抽回出资,可能需要转让所持有的公司股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股东应根据实际缴纳的出资比例来分取红利。在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根据实际缴纳的出资比例来优先认缴出资。但是,除非全体股东另有约定,否则不得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优先认缴出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时,需要经过过半数其他股东的同意。股东应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在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如果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则视为同意转让。
经过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如果协商不成,应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有其他规定,则按照章程执行。
在实践中,抽逃出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在公司设立时,利用过桥贷款作为注册资金。待公司注册成立后,将过桥贷款的部分或全部抽走。
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虚构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归股东个人所有。
将注册资金中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业技术、场地使用权等,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未提取法定公积金或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的方式提走出资。
抽走货币出资,并以其他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进行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
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的方式,变相抽回出资。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该罪行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验资成立后抽逃出资,但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行为。文中列举了几种抽逃出资的方式,包括利用过桥贷款、伪造虚假基础交易关系、抽走非货币出资等。同时,根据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也得以明
抽逃出资罪的量刑标准最新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抽逃出资罪涉及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未按公司法规定交付财产,或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资等严重情节。判刑通常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定罚金。特殊主体及司法解释也为认定此罪提供依据。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包括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如果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犯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
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或者股东。刑法第159条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