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
时间:2025-06-2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抽逃出资主要是针对于新开的企业而言的,这部分企业在实缴完成之后这个资金应该属于公司账户,但是有的情况股东会把这部分账户抽走,就会构成犯罪了,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与诈骗罪的区别
抽逃出资罪与诈骗罪在行为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犯罪特征上存在本质的不同:
- 主体方面,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 主观方面,抽逃出资罪的动机和目的是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出资义务,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客体方面,抽逃出资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司或债权人的权益及公司登记管理制度,而诈骗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 客观方面,抽逃出资罪的欺骗行为是为了使他人相信自己已经履行了法定出资义务,而诈骗罪的诈骗行为在于让财物所有人或占有人“自愿”将财物交给行为人。
- 犯罪对象上,抽逃出资罪侵犯的对象是行为人自己应缴纳的资产份额,具有特定性,而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具有不特定性。
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抽逃出资罪与职务侵占罪在犯罪主体和客体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有以下区别:
- 主体方面,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 主观方面,抽逃出资罪的目的是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出资义务,而职务侵占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
- 客体方面,抽逃出资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的注册资本,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
- 客观方面,抽逃出资罪表现为行为人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职务侵占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与挪用资金罪的区别
抽逃出资罪与挪用资金罪在犯罪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有以下区别:
- 主体方面,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 主观方面,抽逃出资罪没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而挪用资金罪有非法暂时取得本单位资金使用权的目的。
- 客体方面,抽逃出资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的注册资本,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本单位的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金。
- 客观方面,抽逃出资罪表现为行为人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挪用资金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款给他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股东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出资义务、权利不得滥用义务和违反决议规定的股东,将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出资不足的股东应补足差额并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股东将被罚款。滥用权利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逃避债务的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违
-
公司破产股东的责任
公司破产股东的责任。文中提到,股东如果存在虚假或抽逃出资等不当行为,需承担对公司债务的连带责任。股东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发起人也需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如果非货币财产出资不足,发起人需承
-
公司债务责任的界定
公司债务责任的界定。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债务由公司自身承担,股东不承担公司的债务。但在股东未实际出资、抽逃资金等特殊情况下,股东可能需要承担公司的债务。这种情况被称为“揭开公司的面纱”,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的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不会承担公
-
公司债务责任的界定
公司债务责任的界定。在法律角度上,股东与公司是两个独立主体,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承担无限责任。股东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被起诉公司债务,但若存在违法行为如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则需承担责任。公司法人为独立主体,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债务通常不直接负责,但如果
-
认缴制下如何认定抽逃出资罪
-
股东抽逃出资时债权人能否要求全体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
有限合伙抽逃出资是否构成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