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它是指一国企业(也称为并购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也称为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购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在跨国并购中,有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也称为一国跨国性企业),以及被并购企业(也称为另一国企业或目标跨国并购企业)。
跨国并购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跨国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
跨国并购可以通过直接收购或间接收购进行。直接收购是指并购企业根据自身战略规划直接向目标企业提出所有权要求,或者目标企业因经营不善或遇到困难而主动向并购企业提出转让所有权,并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完成所有权的转移。间接收购是指并购企业在没有向目标企业发出并购请求的情况下,通过在证券市场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来取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稳定和扩大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或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并购双方通常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品购买者,因此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熟悉,便于整合。
纵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减少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增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减少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增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法律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兼并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并获得决策控制权。收购则是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获得其控制权。两者区别在于兼并中法人实体消失,而收购中法人实体可继续存在。此外,兼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