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分析
时间:2024-01-10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市场经济中,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是一种非常重要经济行为,它的环节和步骤都十分的复杂,有许多的细节部分都需要提起注意。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析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分析
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定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指对上市公司股权机构、资产和负债结构、利润及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包括上市公司收购、资产重组、股份回购、合并、分立等。
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历程
自1992年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起初,二级市场竞购逐渐转向法人股协议转让,此时并购重组仍处于萌芽状态。到了1997年,该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以协议转让为主,多种并购方式并存,同时面临着大量即将退市的公司进行重组。到了2005年,国内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对并购重组的规范和保护。从2006年开始,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重组案例达到194宗,交易规模达到9109亿元;上市公司收购案例达到259宗,涉及金额达到1653亿元。近年来,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且在重组方式上,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等也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三、现阶段并购重组市场的新特征
1、创新案例不断涌现,投资价值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各市场主体对资本市场的作用高度重视,并对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2、资产定价和股价异动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并购重组市场面临的新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竞争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竞争已经在某些领域演变为国际竞争。3、证券市场制度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新局面。4、法律环境的变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及其法律含义
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法律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兼并是一家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实体,并获得决策控制权。收购则是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来获得其控制权。两者区别在于兼并中法人实体消失,而收购中法人实体可继续存在。此外,兼
-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和法律保障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
-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是什么意思?
-
外资公司收购需要注意哪些
-
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