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司原因解散员工如何补偿
时间:2024-06-09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因公司原因而经营不下去要解散,员工在知道公司解散的消息后,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化,就开始关心赔偿事宜。因为公司解散意味着自己即将有一段时间会失业,没有收入来源,那因公司原因解散员工如何补偿?今天来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公司解散后员工的补偿问题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里所说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的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公司解散的情况有哪些
1. 公司章程规定解散:如果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到期,或者公司章程中规定了其他解散公司的事由,那么公司应当解散。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无需再另行股东会决议,但公司也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来延长公司的存续期限。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过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按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如果股东会决议通过后六十天内无法达成股权收购协议,股东可以在决议通过后九十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 股东会决议解散:尽管未到达营业期限,但股东会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由于解散是公司的重要事项,所以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必须经过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3. 股东请求法院解散: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继续经营会对股东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但要求解散公司的股东所持表决权不超过三分之二,无法通过股东会形成解散公司的决议。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百分之十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4. 受行政处罚解散:如果公司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被行政机关依法决定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撤销,那么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必须依据人大制定的法律或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明文规定。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解散公司。公司最常见的吊销营业执照情形是公司自行停业,实际上已经处于解散状态,但股东没有按规定进行公司解散清算,也没有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最终,公司因未能在公司登记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验,被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5. 被法院宣告破产解散:如果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公司或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那么公司将被法院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宣告破产并解散。6. 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根据需要,经过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东会可以决定公司的合并或分立。在公司合并或分立的需要下,原公司将解散。对于股东会关于合并或分立的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按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如果股东会决议通过后六十天内无法达成股权收购协议,股东可以在决议通过后九十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公司注销后产生的合同纠纷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可以起诉原股东。解决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申请公司注销前需进行清算,并准备相关文件,如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等。不同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需提交不同文件,违反规定的公司需
-
公司撤销
公司撤销和注销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撤销登记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并指出撤销登记在其他相关法律中被视为较重的行政处罚。接着阐述了如果撤销登记是由于行政机关的过错导致的,则属于行政处理。此外,还介绍了撤销登记制度和公司注销的条件及步骤,包括清算、登记
-
一、新增股东的股价计算方法
有限公司新增股东的股价计算方法以及股东退股变现的方法。在新增股东时,可以选择原始股价或权益价计算入股股价,计算方法影响是否清盘。股东退股变现需遵守公司法规,不能自行退股变现,只能转让给第三方。同时,新增股东的形式和出资评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股东间股份转让的合法性
股东间股份转让的合法性。在特定情况下,股东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股份转让,但需要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司章程的限制。只要转让符合相关要求,即为合法有效。涉及多种可能的特定情况和法律限制,股东在转让时需确保遵守相关程序和要求。
-
担任公司法人解散后可以担任其它公司股东吗
-
法人终止和法人解散的区别
-
孕期公司清算解散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