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伙生效日为退伙事由实际发生之日或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自退伙之日起,合伙人丧失合伙人的资格,并对退伙后发生的债务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普通合伙人对退伙前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债务,只需以其退伙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取回的财产承担责任。
(1) 结算时间: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并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
(2) 若退伙人对合伙企业造成损失,应扣减其应当赔偿的数额。
(3) 若退伙时还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待该事务了结后进行结算。
(4) 具体退还方式可由合伙协议约定或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或实物。
合伙人出资后,丧失对其出资部分财产的所有权,合伙企业成为财产权主体,而非个别合伙人。
(1) 对内转让:普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内转让全部或部分财产份额时,应通知其他合伙人。
(2) 对外转让: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普通合伙人向非合伙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需得到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3) 优先购买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
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资,需得到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未经一致同意的行为无效,若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行为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新《合伙企业法》对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它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为多种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尤其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限合伙的二元责任制度和管理结构适应了风险投资的需要,受到投资家们的青睐。随着有限合伙的确立,传统合伙企业也
有限合伙人的特权和责任限制。有限合伙人可根据出资额为限承担债务责任,有权与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和自营竞争业务。同时,有限合伙人可以出质或转让其财产份额,并保有有限合伙人资格不受民事行为能力影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
普通合伙除名的相关规定及其法律定义,包括除名的情形和程序。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的限制,以及隐名合伙与有限合伙的区别。由于法律对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数的限制,许多创投型有限合伙企业采用隐名合伙的方式规避限制,使得法律规定名存实亡。
有限合伙人的竞业自由权利。根据《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人享有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业务的权利,可以自行经营或与他人合作经营,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普通合伙人可以在协议中约定限制有限合伙人的竞业权利,但必须明确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