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合伙是指一方(出名营业人)利用另一方(隐名合伙人)的出资,在不参与实际经济活动的情况下分享营业利益,并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亏损责任的合伙形式。
隐性合伙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成立,不以隐名合伙人实际交付出资为合同成立要件。因此,隐性合伙合同是诺成性合同。
隐名合伙人有财产出资义务,出名营业人有营业及利益分派义务,双方互为对价,任何一方都不能无偿从他方取得利益。
我国法律未将隐性合伙作为有名合同进行规定,即未赋予隐性合伙法定名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隐性合伙不受法律保护。
隐性合伙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且隐名合伙人没有对外公开其身份、出资等信息的义务。这一点是隐性合伙与有限合伙的关键区别。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设立合伙企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在隐性合伙中,合伙人可以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享有优先购买权,但合伙协议可以另有约定。
有限合伙撤股的法律程序及有限合伙公司的法人属性。有限合伙撤股的情形包括合伙协议约定的撤股事由、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等。撤股程序需根据合伙协议约定进行,合伙人违反规定应赔偿损失。此外,合伙组织具有独立性、合伙财产共有性、对外承担责任独立性等特征,而有限合
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条件。自然人作为有限合伙人需满足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一定金额等条件,同时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另外,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包括至少两个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出资等。相对于公司类企业,其设立条
中国有限合伙制度立法的不足。地方立法推动中央立法是中国创业投资立法的特点,但地方性立法受到法律体制限制和实践操作困难。有限合伙制度作为市场主体立法的一部分,应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法律做出规定。现行《合伙企业法》未能充分考虑法律的适应性,对有限合伙制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劳务、法人、对外转让出资、出资、竞争、交易、事务执行、丧失偿债能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和财产继承等方面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