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犯人或犯罪嫌疑人在未经法院判决且判决未生效之前,一般不允许家属或亲朋好友进行探视。只有在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的授权委托下,律师才可以进行探望。
1、探视权是一种身份权。
探视权属于亲权范畴,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特有权利。探望权的产生基于父母对子女享有的亲权。因此,探视权是一种身份权。
2、探视权是法定权。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和照顾是基于血缘关系和伦理道德的。在法律层面上,父母关爱和探望亲生子女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一旦婚姻关系终止,只要直接抚养权确定,探望权也同时成立。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依法享有探望权,除非有法定理由,否则不得中止或剥夺。
3、探视权是受限制的权利。
探望权的设立和行使都是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前提。虽然探望权源于亲权,但与亲权不同,探望权的行使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探望权人必须通过与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协商或法院裁决的方式,在不侵害另一方合法权益和子女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确定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来行使探望权。同时,法律规定,当行使探望权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人民法院有权中止探望权的行使。
4、探视权是探望权人的单纯权利。
探望权是单向性的,只有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享有该权利,而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则是探望权的义务主体,应协助探望权人实现探望的权力。未成年子女只是探望权行使的对象,不是探望权的权利义务相对人,不能通过诉讼要求探望权人进行探望。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及禁忌。律师在会见时应列出提纲,澄清案件疑点并捕捉辩护要点。律师会见时不能带家属,应至少两人以上,并不可传递证据与信件。律师需征得犯罪嫌疑人同意,关注案件疑难点,并告知诉讼权利与义务。成功的律师会见对律师辩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祖母是否享有对孙子的探望权问题。虽然我国《婚姻法》未明确规定隔代亲属的探望权,但在具体个案中,正确行使探望权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同时,探望权是自动享有的,受阻时可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救济,强制执行措施包括说服、教育、警告以及拘留、罚款等,但不能对子女人身
探监费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未决犯,家属无法直接探望,只能通过律师了解情况;而已判刑关在看守所的罪犯,直系亲属可以探视,需携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在监狱服刑的罪犯,除直系亲属外,其他亲属或有帮助的人经过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会见。
关于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会见问题。在刑事侦查阶段,只有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家属无法会见。即使犯罪嫌疑人是外国人,也只有经过公安机关批准后,近亲属才能与其会见。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的亲属、监护人只有在犯罪嫌疑人服刑期间才能与其会见、通信。律师接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