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应在一年内完成财产分割。如果一方不履行财产分割协议书,另一方有权请求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于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情况,人民法院有权依法进行强制执行。相关个人和单位应承担协助执行的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的规定,如果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对财产分割协议反悔,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在审理过程中,如果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法院应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在离婚财产分割中涉及银行存款问题时,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法院判决应分割的是现有的银行存款余额;二是在诉讼过程中或起诉前对方转移的存款应作为赔偿之诉。因此,在调取对方的银行存款情况时,需调查存款余额以及一定期限内的存取款明细。
一般来说,股票账户内的资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股票的当前市场价值;二是股票资金账户内的余额。在实践中,常出现争议的是股票的市场价值可能存在波动,既可能增值,也可能贬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需要协商确定以何种价格标准进行分割。如果协商不成,法院会选择一个时间点(一定期限内的平均值)来确定股票的价格,并判决持有股票的一方支付一半的对价给另一方。
房产情况是目前离婚争议中最主要的财产分割内容。虽然大多数配偶都知道在婚姻存续期间购买了多少套住房,但仍有一些粗心的配偶可能只知道小区名称,而不知道具体的楼栋单元和门牌号。这使得调查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家庭中的保险通常涉及两类: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在离婚争议中,财产保险种类下已交纳的保险费和已获得的保险金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人寿保险种类下,只有已交纳的保险费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保险金由于具有特定的人身关系,应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张某和秦某因夫妻感情破裂自愿离婚的相关协议内容。包括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医疗费用、个人财产归属和债权债务等方面的协议。离婚后,孩子由男方抚养,女方需支付抚养费并探视。共同房产归男方所有,女方放弃财产分割折价款。医疗费用由女方自筹一定金额,不足部分
男女双方因感情破裂而达成的离婚协议内容。离婚协议涵盖了双方自愿离婚、子女抚养权和抚养费的安排、共同财产的分配与处理方式以及债务处理等问题。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明确了对婚姻关系的结束以及对孩子抚养和财产分割的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