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
《民法典》(2021.1.1生效)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
从《婚姻法》上“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到《民法总则》中可撤销婚姻,体现了立法的人本理念,更加彰显了结婚自愿离婚自由的婚姻自主权。对经过告知严重疾病,仍然选择缔结婚姻的当事人,可撤销的婚姻与无效婚姻相比,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规定以伪造、编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
利用假的身份证明骗取结婚登记的事件屡见不鲜,为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新的《民法典》规定了冒用假证的婚姻无效。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受害方寻求救济的途径。根据实际出现的案例,遇到伴侣利用假证登记的婚姻,受害方经常会选择三种方式来维权,即到民政部门申请撤销、对民政部门的过错提起行政诉讼、提起离婚诉讼。
但是根据我国的法律,民政部门只对受到胁迫并且不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问题的婚姻可以撤销。
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目前,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设置离婚冷静期有利于减少夫妻之间草率离婚的现象。设置离婚冷静期并非我国特有,在美国、法国等国家都有类似离婚冷静期的制度。
在此次草案提出之前,最高法之前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中已经有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全国多地法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化规定并予以实施。
离婚损害赔偿不是因离婚造成损害的赔偿,而是因夫妻一方的过错导致离婚的赔偿。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此次《民法典》草案新增了“有其他重大过错的”的情形,为婚姻无过错方获得赔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第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此次取消也是为顺应全面二孩政策做出的修改。
婚内出轨生子抚养归属的确定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有不同的抚养归属原则。两周岁以下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有特定情形时可考虑随父方生活。父母双方可协议抚养归属。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考虑绝育手术、子女状况等因素。还考虑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影
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法院是否会判离婚的问题。案例中的陈某因妻子林某婚前隐瞒精神分裂症病史,婚后治疗效果不佳,咨询律师后可能面临离婚判决。律师强调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并指出坦诚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包括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互相扶养义务以及国际法律对此的规定。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相互的,当一方未能履行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各国法律都明确规定了夫妻具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包括德国、瑞士等国家的民法典。
婚内财产转移对离婚的影响(《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婚姻法失效背景下离婚中财产转移的影响,并介绍了起诉离婚的条件和证据要求以及调解和无效情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处理一方擅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措施、离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以及民法典对离婚的影响和判决不准离婚后的再次离婚诉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