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订立纠纷 > 采用欺诈手段签订合同有效吗

采用欺诈手段签订合同有效吗

时间:2024-03-24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642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的时候要遵守公平、自愿、诚信等原则,而在实践中有些人会通过欺诈的手段让对方签订合同,以达到不法的目的,那么采用欺诈手段签订合同有没有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欺诈手段签订合同的效力问题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欺诈手段签订合同,那么该合同是无效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权申请撤销合同,并可以要求欺诈方进行赔偿。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合同是无效的:(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可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撤销:(一) 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二)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的情况下订立合同,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那么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撤销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合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合同诈骗的补救措施

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

被欺诈方可以通过协商变更合同内容或补充合同来补救。也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合同,在合同有效期限尚未届满之前提前终止合同关系。

不予履行

如果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且对方存在欺诈嫌疑,那么可以选择不予履行合同。被欺诈方暂时不执行合同规定的内容,例如不发货或不付款,以免造成财产无法返还。

中止履行

如果被欺诈方已开始履行合同,但尚未完全履行,且发现合同可能是欺诈性的,对方存在欺诈嫌疑,那么被欺诈方应暂停履行合同。

请求确认合同无效

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是欺诈性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合同的无效。在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被欺诈方应注意以下事项:及时发现对方存在欺诈嫌疑时,要立即起诉;在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起诉状等;如果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履行的财产,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报案

合同诈骗案件往往触犯刑律,欺诈方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被欺诈方发现欺诈方隐藏财产无法履行合同或欺诈方潜逃,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提供线索和相关证据,协助司法机关迅速侦破合同诈骗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在订立合同前,应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息和资信状况,对代理人签订合同进行了解,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并参照合同范本订立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防范恶意履行,检查支票支付程序以避免欺诈。同时,要注意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行为主体,如代理

  • 提供虚假材料过户能否撤销合同

    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提供虚假材料过户与合同撤销的关系。受欺诈或胁迫的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然而,提供虚假材料过户并不直接关联双方签订的合同,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撤销合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二手房无法办理过户时的政策,包括赠与、继承和遗产形式等方式。

  •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手段,包括伪劣产品替代履行法、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欺诈法等八种常见欺诈方式。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买卖合同当事人的反欺诈措施,如加强买卖合同管理、签订前的反欺诈审查和签订时的反欺诈审查等。

  • 合同欺诈的法律特征

    合同民事欺诈的法律特征,包括欺诈人的主观行为和客观行为,以及欺诈人的不法利益、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等方面。合同民事欺诈涉及故意欺骗对方,使对方陷入圈套并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需返还财产或进行折价补偿,如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

  • 没有签合同被辞退如何赔偿
  • 不签合同如何申诉离职赔偿
  • 如果甲方用虚假承诺欺骗乙方签订合同应该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