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合同已签署但未履行的情况下,不能视为解除合同,但可以通过协商解除合同,并对合同履行准备方面的损失进行处理,以明确双方的责任。
具体合同条款的判断是关键。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一般认为合同从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果合同中一方有先履行的义务,后履行的一方有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的一方若无法证明其不履行有免责事由,将构成违约。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合同的终止时间,一旦合同到达终止时间,可以自然终止,但一般不影响追究违约责任。如果双方同时履行,但都未履行,可能导致双方违约,根据违约条款确认各自的违约责任(违约条款可能不对等,且违约计算标准可能不相同)。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四条规定了以下情形可以解除合同:
单方解除是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它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权人直接通知对方或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向对方主张,即可产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解除的行为(《合同法》第93条第1款)。协议解除不需要解除权的存在,解除行为也不是解除权的行使。中国法律将协议解除作为合同解除的一种类型进行规定,理论上认为协议解除与一般解除具有相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特点,例如解除的条件是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并且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解除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行为。
法定解除是指法律直接规定合同解除条件的解除。在法定解除中,有的条件适用于所有合同,有的条件仅适用于特定合同。前者称为一般法定解除,后者称为特别法定解除。中国法律普遍承认法定解除,不仅规定了一般法定解除的条件,还规定了特别法定解除的条件。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为解约条款。解除权可以保留给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保留解除权可以在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以后另行订立保留解除权的合同中约定。合同法承认了约定解除(《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约定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产生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复杂的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满足当事人的需求。当事人之所以采取约定解除的目的可能不同,但主要考虑到当出现主客观各种障碍时,可以从合同的约束中解脱出来,为废除合同留下余地,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市场主体,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当事人有必要将合同条款规定得更细致、更灵活、更具策略性,包括保留解除权的条款,以使自己处于主动且有利的地位。
甲、乙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其中包括投资额、合作期限、担保、投资收益、违约责任、纠纷解决等条款。协议规定乙方因运营资金缺口向甲方寻求投资,甲方不参与日常业务管理,乙方自行承担债务。协议还规定了详细的出资方式、认缴的出资额及比例、出资实际缴付时间等,并强
债权债务未结清情况下合同解除与转让的相关问题。在债权债务未结清时,合同不能解除,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权利义务终止,已履行的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补救并赔偿。债权的转让需遵守法律规定,通知债务人才有效;债务的转让需经债权人同意。
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介绍了合同有效期的概念和自然终止的相关规定。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履行期限,如未约定可协议补充或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当事人迟延履行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有效期届满后自然终止,但部分条款仍继续有效,包括结算和清理条
开发商未按期交房应赔偿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开发商延迟交房,购买者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若经过催告后三个月仍未履行,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赔偿计算方式包括双方协商和评估,但违约金和损失赔偿不能同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