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 醉驾三轮车无交通事故如何处罚

醉驾三轮车无交通事故如何处罚

时间:2024-06-0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9118
喝醉酒开车是很危险的事情,有些人醉酒之后开的是三轮车,并不是普通的小汽车,虽然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但也被警方拦了下来。在清醒之后醉酒者也担心处罚,醉驾三轮车无交通事故如何处罚?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醉驾三轮车无交通事故的法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如下:

饮酒驾驶非营运机动车:

罚款1000元至2000元,并记12分,同时暂扣驾驶证6个月。

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

罚款5000元,并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在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如果再次被发现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十日以下拘留,并罚款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约束驾驶人至酒醒,然后依法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在五年内,驾驶人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罚:

处以十五日拘留,并罚款五千元,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在五年内,驾驶人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对于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约束驾驶人至酒醒,然后依法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在十年内,驾驶人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且重新取得驾照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如果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终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不得重新取得。

醉驾对人们的安全危害

醉驾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具体表现如下:

1. 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

饮酒后驾车,酒精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会降低人的手、脚的触觉能力,导致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系统。同时,饮酒后容易兴奋和过分自信。

2. 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延长,导致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功能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3. 视觉模糊

饮酒后会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发现和正确判断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此外,饮酒后视野减少,视像模糊,驾驶人只盯着前方目标,难以发现处于视野中的危险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4. 心态不正常

酒精的刺激下,驾驶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判断、分析和操作能力明显迟钝,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5. 易疲劳

饮酒后,酒精的作用使80%的人易出现肝留迷,即困倦和打瞌睡,表现为驾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科学研究发现,饮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比没有饮酒的情况要减慢2至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相应延长,大大增加了事故的可能性。据统计,微醉驾驶的事故发生率是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因此,饮酒驾车,尤其是醉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酒驾吊销驾驶证期间又开车的处罚规定

    酒驾被吊销驾驶证期间无证驾驶的处罚规定。无证驾驶者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并可能根据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情况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交警指挥失误、红灯过线后立即停车以及避让紧急车辆等情况下,闯红灯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违法

  • 醉驾情节轻微的免于刑事责任

    醉驾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情况下,可以免于刑事责任的情况。包括体内酒精含量没有过分高于醉驾标准、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等情节。同时,对于醉驾从重处罚的情形如造成交通事故、血液酒精含量高、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等,将被依法从重处罚。

  • 醉驾免予刑事责任的条件

    醉驾免予刑事责任的条件。当醉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情况,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如果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将面临拘役和罚金等处罚。

  • 超过几小时算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罚则。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被视为疲劳驾驶。对于驾驶公路客运车辆或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的过度疲劳驾驶行为,处罚更为严厉,会被罚款并记分。

  • 按规定醉驾出了事故怎么办?醉驾开庭的流程包括什么?
  • 疲劳驾驶车辆的危害是什么
  • 轻微撞人逃逸怎么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